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之死是冤假错案吗?怪自己、怪萧何、怪刘邦?
韩信,刘邦,项羽韩信之死是冤假错案吗?怪自己、怪萧何、怪刘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韩信之死是冤假错案吗?怪自己、怪萧何、怪刘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死的不冤,不假!只能怪他作死,咎由自取,当然也和历史大形势和背景有一定关系!
为何这么说呢?我概括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韩信不得不死!
作为七个异姓王之一,韩信的楚国疆域最大;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威望最广!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着其对初立的大汉朝的潜在威胁,倘若韩信暴动,天下又将进入混战,谁能降伏韩信呢?这是刘邦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同时,分封异姓王并不是出于刘邦本意,是刘邦打江山时的笼络人才的策略之一,在建国初期为了稳定人心而不得不兑现!
所以,对于异姓王,对于韩信,刘邦一直想要除之而后快!
二、不作死就不会死的韩信!
大汉的天下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骄傲吗?骄傲!韩信居功自傲吗?理所应当!
韩信就是这么一个性格,把自己的内心活动表现地赤裸裸:我功劳大,我就该封王,在楚国这片土地上我就是老大,谁也无权干涉!
本来就对他不放心的刘邦,看到韩信这种目无大汉的做法,还能对韩信手下留情吗?不会,刘邦要做的就是快刀斩乱麻!
就在这关键时刻,韩信就马上出幺蛾子了,他收留了钟离昧!钟离昧是谁呢?项羽的大将,韩信的儿时好友!
这就给刘邦抓到了韩信的把柄,看到这个完美契机,刘邦自然不会错过,假借游览云梦泽,在楚地韩信捆绑起来,押回洛阳!
在这期间搞笑的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反意,韩信杀了钟离昧,失了人心和民意!
三、韩信太相信萧何!
韩信被软禁在洛阳后,终于明白自己的处境,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称病在家,怨念深重!此时的他,被封为淮阴侯,与绛侯周勃、颖陽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韩信感到异常羞耻,对这些人来自内心的鄙夷!
这时,韩信真正有了造反、为自己谋后路的打算,恰巧他曾经的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他便告知陈豨可与他里应外合,颠覆大汉朝!
当陈豨在外果真造反后,韩信在内要杀害吕后和太子的消息,被一个门客走漏了,韩信危在旦夕,而不自知!
吕后打算将韩信召入宫中杀害,又怕韩信不肯来,便和萧何商议策略!萧何决定亲自出马,邀请韩信共同前往宫中!
在这个关键时刻,韩信不相信任何人,但对于萧何这个发掘他的伯乐,他动摇了,他还是相信萧何不会害他!
结局就是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
总结:韩信不得不死,但他本可不必死,却走错了一步又一步,最终埋葬了自己!人无完人,韩信是军事上的天才,但在处理人际关系与政治上,却是处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属天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韩信的一生,只能用这么几句话形容:身处乱世,能力超群,犹豫过度,身份不清,眼光短浅,毁了一生。
韩信的死不是冤假错案,所有的一切都怪他自己,与萧何无关,也与刘邦无关。
韩信能力超群,但在政治上过度犹豫,让人无法完全信任
刘邦的成功需要感谢韩信,兵神,那是名不虚传的。但韩信的成功,需要感谢萧何,如果没有萧何,那就没有韩信的辉煌。
韩信的传奇,从加入刘邦团队开始。只是,随着不断建功立业,韩信膨胀了,这符合人性,不断成功会导致当事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当韩信的谋士蒯通建议韩信拥兵自立时,韩信虽然没有同意,但明显是心动了。这一点的心动非常致命。
之后,在郦食其说动齐王投降后,韩信没有理睬,对于刘邦的指令也假装看不见,然后继续攻打齐国,齐国打下来了,结局是郦老先生被扔进了油锅。刘邦很生气,但忍了。
后来,刘邦被困荥阳,派人求救于韩信,韩信不是第一时间想法去解围,而是要刘邦封他一个代理齐王,这难道不是威胁?刘邦答应了,然后也得救了,但对于韩信的不信任又加深了几分。
既然不造反,那为何对于刘邦指令不听?既然是要去救领导,为何要提前讲条件?这是韩信的政治薄弱处,一边认为自己很厉害,一边又认为刘邦对自己有恩,这是一个矛盾,迟早会爆发。
韩信目光短浅,被连续降职时,心态大为变化,大势已去时,却要造反
韩信帮助刘邦解决了项羽,韩信的问题又来了,因为刘邦对韩信的信任度早已大减,而韩信却不自知。
当韩信被刘邦夺了齐王兵权,韩信不以为然,乐滋滋地做了楚王。这时候他的好友来投,那就是钟离昧,这是曾经项羽的部下。韩信之前百般保护,后来听说这事被刘邦知道,于是又主动杀了钟离昧,向刘邦献上了人头。
但是,刘邦对韩信这个政治弱智并没有嘉奖,而是不久后直接降为淮阴侯,而且让其在刘邦眼皮子底下做事。
只是傲慢无比的韩信,心里非常不开心,他不屑于和樊哙等一起上朝,樊哙是谁?是刘邦的小兄弟,是吕雉的妹夫,这样的人,韩信都不结交,而是表现出不待见,这是好好上班的情况吗?显然不是。
最失误的是,韩信竟然和陈豨伙同一气,准备里应外合,造汉朝的反,既然要造反,早干嘛去了?既然要造反,为什么要选择一个陈豨这样很一般的人物?
事情败露时,刘邦不在京城,在萧何建议下,在吕雉铁腕下,韩信被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的死,不是冤假错案,是他自己造就的,要不然早早揭竿而起,玩它个三足鼎立,要不然老老实实做一个下属,充分尊重刘邦、吕雉等,不要再有二心。
该揭盖而起时,韩信很犹豫,该韩信踏实做人做事时,他又不安分,他不死谁死?
上一篇:如何普及国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