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项羽自刎乌江,他为什么不誓死反抗?难道他不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项羽,乌江,刘邦项羽自刎乌江,他为什么不誓死反抗?难道他不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项羽由于自身有着军事上的天赋,自从上战场的那一天开始,就未曾败过,而且多次都是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纵有兵仙之称的韩信在项羽面前依然不敢太过放肆!
对于这样一个军事天才,项羽又怎么会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可是当他突破了汉军的包围来到乌江,而乌江亭长早已在河边等待,但项羽却让他走,坚决不肯上船。
此时的项羽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机会,不回江东整军再战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左右了他回江东的想法。
数万江东子弟跟着他出来打天下,如今却只有他一个人回去,这让他如何面对江东父老,项羽回到江东后必然会受到那些失去亲人的江东百姓指责,他们只会认为项羽是贪生怕死之徒,让他们的亲人白白葬送了性命。项羽的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失败,因为他从来没有败过,一直以来都是唯我独尊的心态,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一样容不下半点瑕疵,所以当他被刘邦的汉军包围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对自己绝望了。正是因为怕江东父老的责备谩骂,而且也对自己已经绝望,所以他才选择了死得其所!对项羽这样的英雄来说,死在战场就是一种至高荣誉。
因此乌江自刎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从项羽的性格和思想品质上说。一、从性格上说,项羽这个人属刚愎自用,死要面子又急燥暴烈型。他从拥有几十万大军的“霸王”,到兵败被困最后只剩下一十八骑(有的说三十六骑),心爱的妃子也自刎了。他从心底里受不了,很没面子,无颜再見“江東父老”。他没有东山再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忍辱图强的精神思想。暴脾气上来,既然老天不助我,那我就死吧!于是乎,拔剑自刎了!二、从精神思想品质上分析,项羽虽是一武夫,但思想上受儒家道德文化影响很重,很讲究“仁”。他认为,秦未战祸连连,民不聊生,皆因他和刘邦争战所致。他死了,刘邦没了竞争的对手,天下就太平了,老百姓就脱离了战争之苦,安居乐业了。所以,他不想再争了,再打了。那么,与其被刘邦捉往受辱还不如有尊严的自杀好。于是乎,拔剑自刎了!项羽这个人虽然没建立自己的朝代,没当皇帝,但司马迁编《史记》还是把他和帝王放在了一起。后世老百姓也是把他当英雄看待,而没有坏作“草寇”和昏王看待。虽说是胜者帝王败者贼,项羽在历史上例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众人皆知,项羽被刘邦的大军一直追杀到了乌江边上,没有选择誓死反抗,没有选择渡江逃跑,而是选择一种极端而残忍的方式-挥刀自刎,结束了英雄而又悲剧的一生。 我觉得,项羽誓死反抗也是徒劳,留着青山在也是没柴烧。下面,让我们重新走到那波涛汹涌的乌江边上去揭开这个历史谜底。
项羽 ,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项羽是一位武力超群,天生好战的武将,因出众的军事才华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女学者李晚芳曾经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一生征战经历简介
公元前209年,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项羽也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加入了起义反秦的大军。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在巨鹿之战击败秦末大将章邯的秦军主力,这也是历史上五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了8个封地,并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刘邦被封为汉王,定都南郑(今汉中市南郑区一带)。接着,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最后自刎于乌江旁。
项羽自刎乌江原因分析
垓下之战战败之后,项羽带着最后的二十八骑,被刘邦的追兵一直追到了乌江边上。当时岸边停着一条船,是项羽手下乌江的一名船长,早就在岸边等候,建议项羽坐船过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是项羽没有听从亭长的话,不仅渡江而去,而且直接选择挥刀自杀。我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败局已定。刘邦拥有几十万大军,而且拥有韩信、英布及彭越等名将的辅佐,胜券在握,项羽就剩下二十来个士兵,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所以反不反抗根本不重要,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二是性格缺陷。项羽虽然个人武力勇冠三军,但是却是一个狂妄自负,自尊心强的人。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曾经的西楚霸王,分封八王的时候多么的威风,自己指日可待的帝王之位,突然之间被曾经的手下刘邦、一个沛县街头的小混混给夺了去,这是多么颜面扫地的一件事啊。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意识很清楚,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自古成王败寇,胜出者可得天下,失败者将一无所有。与其一无所有,不如挥刀自刎来的痛快,至少不会脸面尽失。
三是虞姬之死。虞姬是项羽一生唯一的女人,也是项羽最爱的女人。无论项羽打仗到哪里,就把虞姬带到哪里。当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拔剑自尽倒在项羽怀中的时候,我觉得项羽的心已经死了,自古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即使可以卷土重来,但心爱的虞姬已经不再,就算得到天下又能如何。
四是为了江东父老。假如自己所幸渡过乌江逃到了江东,可是按照刘邦的性格,肯定不会给他喘息的机会,会想尽办法追到乌江另一边去,到时候遭殃的可是江东父老呀,这等于引狼入室啊。只有自杀,才能解除刘邦的后顾之忧啊。所以,他选择了骄傲的死去,而不是苟且偷生。项羽虽败犹荣,成为世人心中永远的战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