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挫折,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殊不知,“我对你太失望了”这句话会给孩子一个信号:我对我自己也太失望了。再长大一点就是:我怎么一事无成,做啥都是错?再长大一点就变成:我活的太痛苦了,不如死了算了。
要求高的父母,多数都悔恨于自己当年的不努力,想要让子女替自己完成平生夙愿。又过于急躁,总让孩子超前学习,超前做事;孩子当然会力不能及,挫败连连。孩子挫败了,家长更急,不给孩子科学的鼓励,反而要大肆责骂,日记月累,孩子岂能不做出最极端的反弹。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缔造一个安全的情绪环境。
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完美。所以,父母会因此而感到焦躁,甚至在孩子受挫、犯错时情绪失控。而这种情绪失控,指责打骂、挖苦讽刺,在孩子看来就是父母不接受自己的表现,父母如果不接受孩子,孩子肯定也不会接受自己,进而屡屡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
父母只有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能够把孩子当成一个孩子。谁不是从孩子阶段长大的呢?有了这种同理心,父母在处理孩子错误和遇到孩子受挫时,才能保持一颗理智的心,做出最正确的事情。
孩子摔倒,父母会教他怎么爬起来;孩子算数不会,父母会教他数硬币,在做中学算数的原理;孩子上学被同学欺负,父母会教他怎么保护自己,并理性处理给孩子看。
父母只有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在孩子心中,父母才能变得完美而具有安全感;才能充分信赖父母,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而不是对抗、叛逆。这时,即使受挫,他也会因为这份安全感而越挫越勇,坚定无畏。
2.允许孩子“试错”和受挫,把每一次挫折都转化为教育孩子的机会。
在孩子的世界里,或许一次小小的失败和错误都会引起莫大的打击和自责。但这种打击和自责必须要经历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学会怎么去应对。
父母要允许孩子“试错”和受挫,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情时,父母要放手让他大胆的去尝试。当孩子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失败或犯了错误时,父母要适时介入,用恰当的指引告诉孩子,困难不代表失败,错误也不代表无能。
当孩子学走路时,父母不要怕他摔倒,让他摔倒后,学会自己爬起来;当孩子第一次写作业不会时,父母也不要帮他去做,让他回忆老师课堂所讲,自己看书,独立完成作业,若实在完不成,让他去接受老师的处罚,让他明白学会犯错就要受罚的道理;当孩子因考试成绩不好而失落时,父母要适时出现,帮助他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让他明白偷懒贪玩就要接受成绩落后的耻辱......
总之,父母必须允许孩子“试错”和受挫,必须接纳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孩子才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3.先问孩子怎么办?多教孩子怎么办。引导孩子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惯式。
7岁的囡囡不小心摔断了同桌小朋友仔仔的钢笔,仔仔哭着回家了,第二天再也不理囡囡了,囡囡很无助,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好几天魂不守舍。妈妈问起,囡囡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她认为永远失去了仔仔这个朋友,仔仔再也不会理她了。妈妈问囡囡:“你是不是故意的呢?你觉得仔仔是因为什么不理你的呢?”囡囡说:“我是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底下,仔仔肯定是因为我弄坏了他的笔而不理我的呀?”妈妈再次引导:“你虽说是不小心,但确实弄坏了仔仔的笔,你觉得你应该怎么承担这个责任啊?”囡囡说:“我得向他道歉,并且赔他的笔。”妈妈笑着说:“你看?你光伤心没有用,犯错了就得第一时间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偷偷哭好几天,你这样,搞的你和仔仔都不好受。”囡囡瞬间找到了方向:“妈妈,那我现在就买一支一样的笔给他,再送他一支表示歉意,用我的压岁钱吧!”
很多时候,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忙着去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怎么这样?”等指责的话,先引导孩子说明事情的原委,让他或者帮他厘清事情的责任关系,问他该怎么办?或许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孩子犯错,很多时候他其实早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希望父母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指责他,而希望父母给自己一点鼓励,一个解决办法,好让自己能够有所弥补。这个时候正好是父母引导孩子形成“解决问题”式思维惯式的最佳时机。
若孩子每次遇到挫折,犯了错误,第一时间不被悲伤和懊恼冲昏头脑,而是想到我该怎么去“解决”这个困局或者错误,他的抗挫折能力就大大提升了。
4.避免一个误区——多受挫、多吃苦就能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就是因为没受过什么挫折导致的。所以,应该多让他受挫,多打击他,让他尝尽人间疾苦和世间险恶。殊不知,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决定于孩子受挫、吃苦后的自我调节和父母的科学教育。孩子只受挫,纯吃苦,没有得到充分的自我调节和及时科学的引导教育,往往会负能量爆棚,看整个世界都是悲观的,随时都想着离世,哪能有什么抗挫折能力呢?
人的一生不经意的挫折已经够多,家长实在没有必要再为孩子刻意安排一些。
总之,正确看待孩子受挫,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让孩子在成长的逆境中多一些自主权,多一些话语权,自己动手去“披荆斩棘”,家长只负责“包扎”而不“代劳”,只负责“护航”而不“挡道”,孩子的受挫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强。在心疼孩子时,家长多想想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每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走出来,过多插手,过分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
愿每位家长都能做一名开明且“懒惰”的家长,愿每一个孩子即使创的头破血流,也能开开心心地长大。
我是地理梁老师,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愿和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曾经带过一个问题学生,她的心理疾病非常严重,身体瘦弱,失眠严重,虽然表现的唯唯诺诺,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固执、自我封闭的学生,高中三年,加起来上了没有一年,三天两头请假,家长备受折磨,只能不断降低期望,最后觉着孩子只要能正常参加高考就可以接受。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是被当成“神童”来培养的,因为出生在教师家庭,爷爷是大学教授,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中学老师,所以孩子从小就接受着超前教育,享受着大家的夸赞和掌声,即便是初中,依然是在她妈妈所在的中学上学,备受照顾,成绩优秀,在大家的眼中,她是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但是,到了高中,几次考试下来就备受打击,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水平。
上一篇:火锅蘸料怎么调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