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挫折,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要知道,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最基本的生存本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连自己的物品都不会整理,必然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那么即使功课再好、分数再高,将来也不会有大发展。那么,身为父母应该如何改变呢?
1、父母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要给孩子一些空间。把孩子应该自己完成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他应该承担的责任,统统交给孩子,给他独立面对这一切的机会,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
2、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生活的技能,同时锻炼孩子的抗挫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对于已经在生活和自理能力上出现问题的孩子,父母更要痛下决心,停止包办代理。但父母要给予孩子一些提示、指导,让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当孩子有进步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替他补救,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孩子依赖父母,大多数是溺爱造成的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父母:怕孩子摔倒受伤,不让孩子学骑自行车;怕孩子扎到脚,不让孩子在沙滩上脱鞋;怕孩子摔坏餐具,不让孩子拿碗筷……塑造孩子的主动权在父母手中。面对诸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剧,我们与其想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倒不如反思一下现在的父母都怎么了。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照、保护孩子,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无能”。那么,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人际交往局限于父母和亲人,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意识及价值观念等。进入学校后,往往不知道与他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形成孤僻、依赖、忧郁的性格,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行为问题。
2、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探索,去努力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智力。更加糟糕的是,由于很少有需要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常表现出软弱、退让和懒惰的性格,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愿动脑筋想问题。
3、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的作业中出现很多错误,从而被老师批评,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就情不自禁地包办代理。父母要丢开这个“面子”,让孩子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比如,因为他上课没注意听讲、写作业不认真,所以知识没掌握、考试没有得到好成绩,这样孩子下次就会警醒。而父母的包办代理会让孩子失去这种责任感,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总是不能独立品尝成功的果实。
给孩子上好挫折教育这堂课
有的时候,孩子无法面对挫折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从来就没有人教他如何应对挫折。帮助孩子正确应对挫折,在心理上成熟起来,是父母教给孩子的一项最重要的技能。做好这一点,孩子日后面对生活的无情时,才能选择勇敢面对,避免因为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而自暴自弃。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做呢?
1、帮孩子树立“我能行”的积极态度。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微笑着说:“来吧!你肯定行!”这种激励和期待比什么都管用。要知道,孩子第一次学走路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下开始的。当他们跌跌撞撞扑向父母的怀抱时,父母鼓励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交织在一起,那是世间最大的幸福。
2、让孩子经受磨练,避免对他们过分娇纵。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受过挫折并不断地解决困难中磨练出来的,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父母,要注意从小让孩子经受各种磨练,避免对他们过分娇纵。
3、帮助孩子把挫折变成财富。失败的教训、苦难的环境磨练了人们的意志,会让人越挫越勇,最终实现远大的发展目标。孩子遭受挫折以后,会在心理上引起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只要意志坚定,善于总结教训,就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
4、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优秀的父母懂得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充满自信地迎接失败的挑战。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要帮助他们从事件本身解脱出来,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不要因犯了错误而使自信心受到损伤,甚至受到摧毁。
合格的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去做决定,即便他们有时会做错也无妨,这个过程本身就对他们的未来大有好处。父母不应该是代替孩子做事的“代理人”,而应该是在背后支持孩子的“坚强后盾”。
大家好,我是@泉妈育儿心得,专注亲子关系,对亲子心理、教育、沟通、阅读等有独到的见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你帮助,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收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孩子在遭遇挫折后容易变得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想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验来谈谈。
1.从阅读中获得精神力量。
记得我还是少年的时候,身体很弱,时常生病,有时候会感受到家人的不耐烦,内心会很羞愧、消沉。所幸,我接触到了一些报刊书籍,最早好像是从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张海迪的文章,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五岁就患病、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却自己坚持学医、学英语,还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她的精神能量如此强大,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了自己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为什么老是生病呢?除了生来体质不好无法改变,还能怎样努力改变呢?我总结了一下,无非是要改变挑食的习惯,多进行体育锻炼。我慢慢地从这两方面改变着自己。
后来,遇到一些心理上过不去的坎,我就会去书中寻求精神支柱。名人传记一本本读下来,我懂得了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自己遇到困难当然很正常,名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所以,在孩子的抗挫折教育中,我认为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如名人传记、西方的冒险小说等,都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灵。
2.在运动中坚持磨练意志。
后来到洛阳上师范,学习不太紧张,有一些空余时间,于是,每天早上除了正常跑操之外,我和两个同学从学校所在的老城跑到西关再跑回来,大概要有五千米。这三年的坚持锻炼,极大地改善了我的身体素质,更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上一篇:火锅蘸料怎么调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