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挫折,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自已能做的事情,让放手让孩子自已去做,不要包办代替,家长不可能跟着孩子一辈子,将来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巨婴”,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已。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培养,凡事不去包办代替,3岁以后,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入厕、自已入睡,分床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完成,特别是男孩子,不要让他们过分依恋自己的母亲,男孩子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话,将来长大成人到社会上,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会还不如女孩子。
2、从性格品质方面进行抗挫折的培养
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男孩子勇敢、担当、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等这些优良的品质。做为家长可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挫折或困难让孩子去克服、解决,来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毅力和品质。例如:可带领孩子爬山或跑步,爬山和跑步是一项能增强孩子意志品质的户外活动,给孩子设定一个攀登的高度或跑步的距离,让孩子努力的完成。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当孩子自己发生一点小意外,家长先不要大惊小怪的,如果摔倒了,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表扬孩子一句:“真勇敢”!
3、从父母教育方面进行抗挫折的培养
父母教育方面主要是来自父母对于孩子抗挫折的教育态度。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父母一定要达成共识,不能一个让孩子去抗挫折,一个却溺爱着孩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觉,当出现麻烦或挫折的时候,孩子就会寻找溺爱自己的那个家长来帮自己解决。例如:当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下台阶的时候,妈妈让孩子自己下台阶,而爸爸却抱起孩子下台阶,这样的挫折教育就是没有效果的。如果父母要求一致的话,那么,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台阶一个一个地走完,再面对台阶的话,孩子就会自己下台阶,而不会把台阶看成一个很难完成的困难。
四、父母对于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注意的事项:
1、父母为孩子“制造”的挫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让孩子一味地感受到困难和挫折,体验不到成功的话,慢慢地孩子就受挫折,那么以后就会对任保事情都没有自信心了。
2、鼓励孩子能克服困难去完成事情,动脑筋、想办法,不怕挫折,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孩子产生成就感,面对所有事情,都不会退缩,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鼓励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对于不可以做的事情,家长要及时制止。
3、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过度的指责和埋怨,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错误原因,如果一味地批评,孩子再次遇到同类的事情,就不会去尝试了,产生畏惧感,因为怕父母再次地批评自己,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没有把事情做好的时候,父母的评价决定孩子以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4、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可做为参与者,与孩子一同完成,这样可以调动起孩子努力完成,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家长灵活机动地在“比赛”中,输给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和努力,就可以面对和战胜。
5、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所有要求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要求过高,那么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少,那么,时间长了,就会恶性循环,越要求高,越完不成,越遇挫折。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磨得所剩无己。
结束语
挫折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年龄段不仅仅限于于成人,对于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表现出的形式和状态是有所不同的,面对挫折,儿童期表现为懦弱,畏惧;少年期表现为情绪低落、逆反,青年期表现为自闭、轻生。有些孩子心理落差大,行为表现就明显一些,有些孩子心理落差小,自我就进了调解。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所以,与其拼尽全力让孩子有一段“确保赢”的成长,不如培养孩子愈挫愈勇的品格,收获一颗“输得起”的心。所以,各位家长们要培养孩子,面对人生所有的事情,既能赢得起,也能输得起!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常常表现出来焦虑、抑郁、逃避、退缩等负面情绪,每一位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挫折越挫越勇,笑对人生,收获成功。但是挫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道绕不过的坎,躲不过的坑,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1.挫折像疫苗,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挫折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当人遇到挫折,总是将失败的原因归咎到客观方面上,总给孩子一个逃避的借口,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总会缺乏一种担当精神。
跌倒对于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就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许多家长是如何应对的呢?我听到最多的一种就是大人用脚使劲跺那块地面,说:“地不平,让宝宝摔倒了!今晚罚它不让喝奶!”幼儿会在大人古怪的动作中惹得呵呵而笑,然后努力爬起来,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使劲地在那地面上跺脚,责怪着土地!
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许多家长又常常替孩子找原因,说什么老师没教好了,试卷难了,或者是孩子粗心了。
家长的教育总是在回避挫折,或者遇到了挫折不是去解决而是按照有利于孩子一面努力地解释了挫折,这样就给孩子一种感觉,自己遭遇失败都是别人的原因,与自己无关。家长必须充分意识到,挫折在生活中如影随形,遇到挫折不是解释,不是逃避,而是认真反思、总结,积极面对。幼时的挫折如孩子身体里注入的疫苗,只有成功种下,面对更大的困难才有免疫的功能。
2.成长的真谛是源于战胜挫折,家长要抓住抗挫折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体会到战胜挫折的快乐。
学习中遇到的每一道难题都是孩子需要面对的挫折;每一个孩子面对难题的态度其实也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我记得我小学四年级时,当时做一道数学题。那道数学题真的很难,我拿着习题去请教爸爸,父亲拿着书,端详了半天,说:“我也不会,还是你去思考吧,你比我聪明!”
当时也许是父亲这句话的鼓励,我就趴在门前的小板凳上,对那道题目思考了小半个上午,几乎把老师讲解的内容在头脑中仔仔细细地回忆了好多遍,这道题后来终于被解答出来了。
上一篇:火锅蘸料怎么调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