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假如司马迁当年没有受“宫刑”之辱,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千古留名的“太史公”?
史记,司马迁,宫刑假如司马迁当年没有受“宫刑”之辱,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千古留名的“太史公”?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假如司马迁当年没有受“宫刑”之辱,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千古留名的“太史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司马迁没有遭受腐刑,他依然能写出一本史记,因为这是他家族的志愿。但这个史记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应该看看腐刑到底给司马迁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思想上的改变。司马迁是个耿直、富有情感的文人,敢说,敢做,内心有坚守,所以,在李陵出事后,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汉武帝的权威,他也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君主淫威的可怕 开始对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权利运转、社会变迁、文化兴衰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所以,他的作品才如此宏大,是一部囊括古今中外的世界史。所以,他敢于秉笔直书,他敢于歌颂起义的“叛贼”陈胜吴广,他敢于揭露汉武帝的虚伪薄情……
其次,情感上的改变,影响了《史记》的情感色彩。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回顾了遭受宫刑前后的心路历程。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了,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以,他“发愤著书”!《史记》包涵了司马迁对人生、社会、人性的认知,《史记》实际上是司马迁宣泄愤懑的窗口。所以,他的笔下有流氓成性的刘邦,霸气温柔的项羽,命运多舛的李广,封狼居胥却短命的霍去病,他们的性格是矛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冥冥之中,似乎都有一股无法逃离的人生宿命。
最后,地位的改变。腐刑之后,汉武帝也后悔了。司马迁实际上是升官了的,他有很多机会见到汉武帝,深受汉武帝的宠幸,所以任安才希望司马迁能推荐一下。现实的荣誉并没有反而让他觉得羞耻,他要写出一本传世名作的信念更加强烈。汉武帝对这个耿直的人是比较信赖的,所以,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顶层的资料和历史事件,从而丰富了他的写作内容。
所以,苦难造就了司马迁的伟大,没有苦难,就没有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写《史记》是他一生的理想,受不受“宫刑”都要完成的事业,只是受刑之后,其行文风格会有所改变而已。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龙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一职。
幼年的司马迁在父亲的指导下,习字读书,10岁已经能阅读诵习《尚书》、《左传》、《国语》等书。20岁时,开始游历天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青年游学的经历,为将来创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
公元前110 年,司马谈临终之时,拉着司马迁的手说:“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编纂的论著,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们作为太史,应当记载。”司马迁流着泪说:“我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完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父亲死后,司马迁接任太史令一职,开始着手编纂《史记》。
公元前99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更显出司马迁的伟大。是年,李陵率五千军击匈奴,由于寡不敌众,援军未到,弹尽粮绝后,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愤怒,群臣都声讨李陵的罪过,唯独司马迁为其求情。武帝以司马迁为判将李陵游说之名,定为诬罔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死刑,司马迁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未完成,自己的理想也未实现,历史5年写的《史记》,也只完成一小部分。如死,虽然名节可保,奈何著书未成。司马迁踌躇一夜,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苟且偷生,只为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史记》这部巨著。
司马迁受刑之后,在耻辱中活着,靠着坚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直到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史记》全书的创作。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是中国史书的典范,“二十四史之首”。全书文笔朴素凝炼,简洁利落,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也被后人誉称“太史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问题,我先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无论司马迁是否受辱,他都会成为一个千古留名的“太史公”。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时间,就是司马迁受“宫刑”的时间,及这个时间节点前后司马迁的活动。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 ,字子长,夏阳人,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因替李陵说话而被施以“宫刑”,那公元前99年就是这个节点,先了解之前的活动。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便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父亲司马谈病逝,临终嘱咐司马迁: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司马迁答应一定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此时就已经注定他的人生道路---编写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他又建议重新定制历法,并开始着手《汉历》的制订。此时的司马迁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史料的编撰工作中。
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 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所以无论当年司马迁是否受辱,他都会完成他的工作,这是他的使命,受辱只会坚定他完成使命的决心。他一样会成为千古留名的“太史公”。
上一篇:湘江的源头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