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学习没自觉性,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自觉性,作业孩子学习没自觉性,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不愿思考、逃避学习并不是孩子故意如此,因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并非生下来就爱学习的,因为人类大脑天生是不擅长思考的。
“ 历史上许多认知学家认为:人类不常思考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人类的重要两项功能“看”和“动”是不需要思考的,我们常常不需要思考就能看到周围有什么事物,而平时也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用思考来指引行动。当我们不断重复一项任务时,它会最终变为习惯,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动脑筋完成此项任务,因此我们并非天生喜欢思考。
2、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它非常脆弱。
尽管人的大脑不喜欢思考,倾向用记忆来行动,但其实人还是喜欢通过智力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因为解决问题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这里的“解决问题”指的就是学习新事物的认知活动,比如阅读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进行一项智力游戏,解开一道数学题目,这一些活动的成功都会可以带来满足感、成就感,也因此人类始终是不会放弃思考的。
但人类的好奇心也是极其脆弱的。愉悦感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上毫无进展是不会有愉悦感的,实际上,它还会使你感到沮丧,所以仅有好奇心并不能保证思考的进行。
3、学生的自觉性差多源自于学习上缺乏成就感。
每个孩子都会有着好奇心,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开始学习和探索时,过程的枯燥、困难都会导致孩子丧失探索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毫无成就感,进而逃避学习,拒绝思考。
比如过多且难度大的作业磨掉孩子的学习兴趣,失去对知识的好奇心,导致拖延逃避;盲目报班增加学习负担,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家长简单粗暴地逼迫、监督、辅导,会造成孩子对学习抵触心理,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让孩子失去主动性,形成逃避学习、不愿思考的应付态度。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
1、呵护孩子的求知欲。
我们需要从小好好呵护孩子的微弱的求知欲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探索的环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为孩子搭好脚手架去解决问题。
比如生活中放手让孩子自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生物,认识大自然,动手做实验;适时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肯定,允许孩子犯错,在每一次的小错误中总结反思。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获得成就感,体会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才能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建立初步的思维模式,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
1、许多老师和家长为了追求短时期的成绩,常常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包括抄写、计算以及一些惩罚性的作业,这些都是无效作业,只能增加孩子的负担,让孩子不堪重负,转而对作业产生畏难躲避的心态,能拖就拖,导致作业时分心、拖延成了常态。
因此我们需要对无效作业说“不”,正确对待作业,避免孩子出现逃避学习的现象。
2、盲目报班增加学习负担,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
家长被应试大环境裹挟,将绩效考核作为孩子学习的唯一指标,为了提高成绩,盲目报各种课外班,占用了孩子周六、日的休息时间。在学习上随意给孩子加码,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没有喘息机会。
如此高强度、高难度的学习,势必让孩子逐渐失去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事,求知欲也就荡然无存。
任何短期的手段和方法都不可能让孩子立刻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孩子从内带外表现出的对知识的渴求、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是一项需要父母长期坚持引导和帮助,孩子才能达到的一种良好的状态。
“ 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苏霍姆林斯基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没有自觉性很正常,谁不想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大人都是如此,何必是孩子。
自觉是一种后天养成的品质不是先天就有。小学生主要是养成教育,家长和老师,要给他们规定好,生活起居,学习要求,然后慢慢养成习惯,就成了自觉。小学生要给他们自觉的动力。鼓励也好,荣誉感也好,责任心也好。人能自觉是要有动因和目的的。尤其是家长,在这方面要动点脑筋,想点好多点子,孩子是哄大的,是鼓励大的,家长不应该动气失去理智。
到了初中以后,孩子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就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了。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可以过分的霸道和孩子有了距离,就更难管教。初中的孩子学习不自觉,可能是厌学,可能是学习吃力,也可能是,玩游戏或早恋分心。要把准脉搏,因因施策。对于初中的孩子,无论表现如何,家长一定不能失去信心,要充满关爱。初中的孩子,性格尚未定型,身体又在迅速发育,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发展变化都比较快,有潜力的孩子,可能在瞬间就逆袭成才变成另外一个人。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了解这一点,对初中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关爱期望和鼓励。家长更应该如此。
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虽然大体做法相同,但具体到每个人确要却要因人施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要随时注意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毕竟是孩子,天真可爱就行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也很重要!
孩子怎么自觉学习?按照心理学原理,十岁左右的孩子,一个小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估计在二十分钟左右,不可能一个小时六十分钟都认真,成年人也做不到!
文化教学也罢,艺术培训也好,孩子们的教育,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来推进,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车轮转,不休息不间断地认真学习。即使是机器,也要保养,也要保修,不可能不停地运转,何况是人呢?更何况是孩子呢?
上一篇:在拒绝吃药看病的情况下,如何拯救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女人?还能好起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