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都说“扶不起的阿斗”,难道阿斗在《三国演义》里真那么一无是处吗?
阿斗,司马,蜀汉都说“扶不起的阿斗”,难道阿斗在《三国演义》里真那么一无是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既然问到刘禅的优点,那么,我就来简单说说。
同时,也想说,有时,人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化;有时,人又是简单的,不能复杂化。但无论如何,看人都要全面,不能局限于一孔二无视天空的广大。
下文仅作参考而已。
一、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卷一《与杜微书 》:
“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作为蜀汉之臣,其言辞自有尊上、敬上成分,但,也可备一说。
二、陈寿
晋·陈寿编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三、裴松之
晋·陈寿编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注》 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张璠以为谯周所陈降魏之策,盖素料刘禅懦弱,心无害戾,故得行也。如遇忿肆之人,虽无他算,然矜殉鄙耻,或发怒妄诛,以立一时之威,快其斯须之意者,此亦夷灭之祸云。】
四、孙盛
晋·陈寿编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注》 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谓之为权,不亦惑哉!”
五、朱敬则
宋·李昉等編《文苑英华》卷七百五十三《兴亡下·陈后主论》:
或问曰:“安乐公刘禅,归命侯孙皓。温国公高纬,长城公陈叔宝,并称域中之大。据天下之尊,或衔璧送降,或逃窜就系,必不得已,何者为先?”
君子曰:“客所问者,具在方册,请为吾子陈之,任自择焉。若乃投井求生,横奔畏死,面缚请罪,膝行待刑,是其谋也。马上唱无愁之歌,侍宴索达摩之曲,刘禅不思陇蜀,叔宝绝无心肝,对贾充以不忠之词,和晋帝以邻国之咏,是其才也。纵黄皓,嬖岑昏,宠高壤,狎江总,是其任也。剥面凿眼,孙皓之刑;弃亲即雠,高纬之志。其馀细故,不可殚论。听吾子之悬衡,任夫人之明镜。”
客曰:“入井,下策也。”
六、方苞
清·方苞《蜀汉后主论》:
“亡国之君若刘后主者,其为世诟厉也久矣,而有合于圣人之道一焉,则任贤勿贰是也。其奉先主之遗命也,一以国事推之孔明而己不与,世犹曰以师保受寄托,威望信于国人,故不敢贰也。然孔明既殁,而奉其遗言以任蒋琬、董允者,一如受命于先主。及琬与允殁,然后以军事属姜维,而维亦孔明所识任也。夫孔明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马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即琬与允不相继以殁,亦长保蜀汉可也。然则蜀之亡,会汉祚之当终耳,岂后主有必亡之道哉!”
七、周寿昌
清·周寿昌:
“五丈原头大星夜陨,至千载下犹有余恫。廖元俭、李正方俱为武侯贬退,侯死皆痛泣而卒。李邈何人敢为此疏,直是全无心肝。使非后主之明断,则谗慝生心,乘间构衅,恐唐魏元成仆碑之祸,明张太岳籍没之惨,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矣。见疏生怒,立正刑诛,君子谓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阿斗,指刘备的儿子,即刘禅,此人不里国事,整日沉浸在酒色之中.诸葛亮受刘备的托孤,逆天而行,想扶持刘禅称霸中原,但是此人甚是无能,无法扶持.所以,后人称没有发展前途的事情或者人,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袆、姜维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到蒋琬、费袆死去后,宦官黄皓得了势,蜀汉的政治就越来越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部《三国演义》把刘禅说成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后世,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弱智的君主吗?看看刘备和孔明都是怎么评价刘禅的: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君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蜀国作为最弱之国,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
在人事任免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
“乐不思蜀”一个词语让刘禅彻底被定格为一个反面人物,被认定是个没皮没脸的窝囊废,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但乐不思蜀不等于没皮没脸,相反体现了刘禅的大智慧。
作为亡国之君,不仅刘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
上一篇:汕头拟出政策防高空坠物:明确房屋安全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