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都说“扶不起的阿斗”,难道阿斗在《三国演义》里真那么一无是处吗?
阿斗,司马,蜀汉都说“扶不起的阿斗”,难道阿斗在《三国演义》里真那么一无是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是蜀汉投降了,历史上留下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刘备之子,皇室血脉,身负历史重任,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亡国之君,又有多少投降的皇帝。这只是《三国演义》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已,也是小说戏剧化的描写,几千年留下的笑谈。刘备托孤诸葛亮,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主政和施政基本上都是诸葛亮的政策,在很多事情上刘禅都以诸葛亮的意思,包括北伐战争。刘禅投降,也是不得不降,免去了生灵涂炭。也是顺应天意,刘禅和历史上的秦二世经历和历史背景很像,刘禅有可敬之处,有难言之处,有不得已而为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存在的,就像李白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家也讲福之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凡事都是两面的,所以阿斗既有不堪的一面,也有可取的地方。
其一,刘禅能力如何?
“极其平庸”是我对刘禅的看法,纵观刘禅一生几乎没有独立作出过什么决定,刘禅的存在就像是个旗号,丞相作出的决定,用刘禅的圣旨发布一下,刘禅的帝位象征意义已经大过了实际意义,政令从来不是刘禅决定的。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实际上只有3个位列大将军)任何一个在位的时候都可以完全掌控朝局,而且甚至大将军一职都不是刘禅决定的,而是上一任干到死,推荐下一任,直到费祎被刺杀,此时姜维成了实际的掌权者,但没有被刘禅正式任命,直到3年后洮西之战大胜,刘禅才不得不实授姜维大将军。然后就是姜维掌权期,直到蜀汉灭亡。
也就是说从刘禅登基,蜀汉四相时期刘禅完全就是傀儡,到姜维时期刘禅才有了一点挣扎的资本,但是不久就亡国了。即便是想给刘禅洗白的也不能说刘禅有什么政治、军事能力。但是刘禅却也不是傻子,至少是比“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要好的多。
其二,刘禅缺点如何?
可能很多人认为刘禅一身缺点,但是很不幸,刘禅除了能力不行,缺点还真的不多,因为阿斗一直在墙上扶着,所以想犯错都没有机会。憋屈了多年后,刘禅估计也想明白了,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掌控蜀国的,所以破罐破摔吧,自己甩手不问,只管自己玩乐了,不是自己不管,实在是没能力管,而且如果真的把军国大事都交给刘禅,几乎可以肯定一定还不如交给下面的人。所以说刘禅的缺点的话,那就是自甘堕落,没有进取心,但是这也是实际情况所限,不是努力就有用的。
其三,阿斗有点何在?
就像开头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阿斗也绝不是一无是处,我认为刘禅有两大优点:
一、自知之明,这实际也是很难得的一点,因为很多人并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都想管,什么事都想插手,但又没有那个能力,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误国误民。但刘禅就很有自知之明,我能力不行,我只要用好人就可以了,蜀汉四相也都是顶尖的人才,刘禅完全放手不管,任由他们总管朝政,这种情况在魏国,吴国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用人不疑,刘禅不光有自知之明,还能用人不疑,看下司马懿在魏国的遭遇,陆逊被孙权折磨,而刘禅的蜀国就完全没有这类情况,虽然说有把刘禅当傀儡的嫌疑,但是刘禅如果真的非要怀疑插手,很多事还是不好办的,但是刘禅并没有,用人不疑,用了就可以放手去干。
综上来看,刘禅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而且有时候优点就是缺点,缺点就是优点。刘禅能力平庸,所以必须得有自知之明,因为能力有限,所以不得不用人不疑。一个聪明人比如曹操曹丕父子,孙权等人不可能做到用人不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的作者史遇春,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既然问到刘禅的优点,那么,我就来简单说说。
同时,也想说,有时,人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化;有时,人又是简单的,不能复杂化。但无论如何,看人都要全面,不能局限于一孔二无视天空的广大。
下文仅作参考而已。
一、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卷一《与杜微书 》:
“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作为蜀汉之臣,其言辞自有尊上、敬上成分,但,也可备一说。
二、陈寿
晋·陈寿编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注》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三、裴松之
晋·陈寿编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注》 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张璠以为谯周所陈降魏之策,盖素料刘禅懦弱,心无害戾,故得行也。如遇忿肆之人,虽无他算,然矜殉鄙耻,或发怒妄诛,以立一时之威,快其斯须之意者,此亦夷灭之祸云。】
四、孙盛
晋·陈寿编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裴松之注》 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谓之为权,不亦惑哉!”
五、朱敬则
宋·李昉等編《文苑英华》卷七百五十三《兴亡下·陈后主论》:
或问曰:“安乐公刘禅,归命侯孙皓。温国公高纬,长城公陈叔宝,并称域中之大。据天下之尊,或衔璧送降,或逃窜就系,必不得已,何者为先?”
君子曰:“客所问者,具在方册,请为吾子陈之,任自择焉。若乃投井求生,横奔畏死,面缚请罪,膝行待刑,是其谋也。马上唱无愁之歌,侍宴索达摩之曲,刘禅不思陇蜀,叔宝绝无心肝,对贾充以不忠之词,和晋帝以邻国之咏,是其才也。纵黄皓,嬖岑昏,宠高壤,狎江总,是其任也。剥面凿眼,孙皓之刑;弃亲即雠,高纬之志。其馀细故,不可殚论。听吾子之悬衡,任夫人之明镜。”
上一篇:汕头拟出政策防高空坠物:明确房屋安全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