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自然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道德经》:它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真善美健是人生追求的统一体,是人生修养完善铸造自身必不可少的四个方面。 求真才能务实,求真才能够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作人作事,才能够认识宇宙社会人生的真状态真面目及其规律性,才能够正确对待。老子认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实际上就是追求个体人的思想言行完全与道德与客观世界与天合一。
求美,是求真与求善的心灵享受,也包括感官上的愉悦。大美必真,大美必善。现代人讲究心灵美行为美言语美和形象美。在商业心与自私心的作用下,整个社会上最容易形成追求外表形象美,追求感官刺激,掩盖内在的假与恶,毁灭人生。倒是有虫眼的果菜反而使人放心。一切在外包装上下功夫,将大活人变成没有灵魂的外壳。这样下去,美完全变成了丑,与假恶病一起,害人害己害社会。搞艺术的人讲美学,一切有大爱的艺术作品才是上乘,最激动人心。其他无论外包装多美,都是下流。
道德经中第二章谈到美,指明了美是与不美与丑并存的观念。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是通过感官进入心灵最顺利最容易的最能够引起人心共鸣深入、引起人不自觉接近触及的事物特征,大美是最利生的体验。其他各种美的形式中,都会夹杂着丑陋与假恶。人有分辨美丑的本能,却常常被伪装的美俘虏,上当受骗。
第三十一章谈到美。老子讲,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老子认为,战争是迫不得已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以虞止战的无奈选择,即使胜利了,对方死了那么多被蒙蔽的老百姓,自己一方也死了许多战士伤了许多人,胜利来之不易啊,是悲壮的。不应该产生美的感受。战争中杀人不应受良心谴责,但是也不能搞杀人比赛杀人取乐,还要优待俘虏,不能产生美的感受,否则就不是正常真诚善良的人,是乐于杀人的魔鬼心态。
第六十二章谈到美。老子讲,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可以说这句话开创了现代语言美与行为美的先河。有真有善有思想有内容有条理鲜明生动的语言,可以换取他人的尊重和甚至于信赖。人们总是听其言观其行,只有美行才可以真实影响他人,有利于人生和社会。
第八十一章谈到美。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在这里提示人们,千万不要被刻意装饰的花言巧语欺骗,轻信上当。倒是那些直白的话,根本不用装饰,才反映了拥有内在的真与善,才可以相信。写文章的人应该学习修辞学,也有益于传达表现真与善。如果存心欺骗他人,也许一时能够得逞。拥有真善火眼金睛的人,一看便穿。皇帝的外衣能够欺骗大众却欺骗不了那个小孩子。
可见,老子所说之美是一个对称的、万物之美,对于艺术美而言,艺术之美的核心我觉得道德经中所说的真善与德,已经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的文化就是谐音!没有谐音就找不着美!福禄寿:福:蝙蝠!禄:葫芦!寿:兽(一般是貔恘)!文化习俗,打上深刻烙印!解释权在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