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自然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道至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老子是以道为美,即自然美,道法自然。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道至简。尊寻这一自然法则。
我认为这就是老子艺术美的核心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的美学思想的基础是道,而"道发自然",所以说美的根本即自然,不做作,不刻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基于中国的易道哲学,老子美学的主要特征首先呈现为“对称之美”,即对事物相对相关性和无限可能性的整体表达。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种追求终极和谐的对称美学,在今天获得了完全的印证,这也成为对现代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
西方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早期的酒神精神和暴力美学之上,好莱坞更是将暴力美学和工业美学张扬到极致,对人类形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一度成为世界审美的主流。然而,世界需要文化多样性的整体表达,东方美学尤其是老子美学精神所倡导的至柔之美,也是世界化解纷争、消解对抗的良药。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的“上善若水”和“怀柔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也成为中国人行为逻辑的内在密码。
在老子的美学构建中,生态即是“柔态”,“至柔”属于生命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饱经磨难,但中华文化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存活的古老文明,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家“至柔”的文化基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离不开儒、道、释三教,老子《道德经》中道的论述达到了历史哲学的至高点,是历代学者和统治者必须学习领会的思想内容。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遵循道这个玄之又玄的规律,玄之又玄但不虚无的道是百妙之门,道之美在于无为,无为无欲不争自胜是所有美的创作者必须尊重的法则,当我们以自然状态去自由随心而不牵强造作地创作才会有好他作品。他认为大巧不是巧,若拙是最巧,凡事都在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前后即统一又矛盾的对比中产生和谐之美,过尤不及,这就是道,天地人都要师法这个道,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所谓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使玄之又玄的道之学说彷佛突然浅显明白起来:所有的美不是胜在外表强悍,而是上善若水,以柔克刚,那些人人可见的美不是真美不是大美,而只有外表柔弱,看似平淡无华,却内涵丰富,拙中寓巧,妙造自然的美才是完善的美!
老子的自然观,也是美学观,它是几千年中华传统哲学的明灯,对于我们从事艺术也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需要我们反复学习领会应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花禅酒仙,我认为中国的审美观的确是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但是《道德经》里面并没有艺术美这回事,只有美和不美。
如果非要说老子认为美的核心内容,那只能是“丑”,你没有看错,就是没得反义词:丑。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写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里就说出了美的定义,我们所说的美其实是和丑相互对应的,有了美就有了丑。
那“美”又是怎么来的呢?老子认为,“美”和“丑”本来就是天地间自然而然一直存在的,它们相互滋生,又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如果人们没有了对“美”的判断,那自然就没有美和丑的区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