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老子思想真的保守不求进取吗?
道德经,老子,思想《道德经》老子思想真的保守不求进取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时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思想统治的年代,所有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都要受到历史时期的束缚和约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者地位,就会做出一些适合当时当下的言论!来宣传统治思想观念。老子是人,不是神,因此来说,其作品中有一点保守思想根源,可以理解和承认。
至于你说的“不求进取”毫无根据。说话,评论要有理,有据,有节。我说老子思想即是超前的,也是进步的。更是先进的,富有哲理性的。理由是:老子《道德经》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比其它国家要早很多年。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宇宙规律,自然规律和事物客观规律提升到认识的高度的人。不但具有先进性,更具有历史性的时刻。
老子的道和德是人生修养的必修课程。是完善自己,端正思想的法宝。也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老子思想指导人们积极向善,顺应自然,遵道守德,尊重规律,是人类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解放。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们看待一切问题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相互看待。千万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随便下定义。下结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道德经》作为群经之首,中国哲学之源,老子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伟大深邃,如果从《道德经》中读到了保守消极不思进取,那就太冤枉老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以儒道释三家为主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都是针对当时社会问题开出的救世药方,道家思想告诉人们,一切的灾难都是统治阶级欲望太大,老百姓不知足带来的。老子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是道。如果能按照道的规律去行动就是德。上善若水,天长地久,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柔弱胜刚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己欲为人己欲有,既以与人己欲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而无不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强调什么就已经缺失了什么,道德仁义礼法,当社会把礼法作为社会规范行为时,人们的道德底线已经冲破,欲望的闸门已经打开,金钱利益权利地位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社会病态已经非常严重了。老子一再告诫人们,知足,知足常足亦,人生最大的祸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灾害就是不知道适可而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机巧诈伪,假仁假义是破坏仁义道德的罪魁祸首,老子的思想是反向思维,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见微知著。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核心。上善若水,赤子之心是道家思想之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赤子之心,不忘初心,顺其自然,方得始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否进,取。
我想这应当是每一个人所该考虑的事情。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左右你我的。
知识的学习与增长就一定能为自身带来力量嘛?不一定,何况思想文化。
这完全取决于能否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实用到生活中,工作中,人际关系交往中正确的使用发挥出来。
思想文化也应当一样。
很多事情都应当自身去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结果,不应当听风就是雨。
能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地方。
时间就是最好的有利证据。
思想文化我想被很多人不接受,也与个人的人生阅历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一个人长那么大了,很多习惯也都已经成形,想要更改的确很难。
我也不过才33岁开始对这些经典感兴趣的,我想若是早让我接触几年,我也会持反对的态度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的《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不为自己为,不考虑自己的名利地位,还人之自然属性,其提倡的道法自然,就是向天道学习,损有余而补不足,达到奉献人生观”的终极体现。
提倡的奉献,包括给自然界“奉献”,我们要实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要回归自然,要把万物与人同视。
老子的奉献精神就是叫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者,愿人得乐。得什么乐呢?并不是物质的享受之乐,而是道德智慧的一种高境界之乐,认识深层次的哲理,具备高层次的智慧,这就是一种真正的“乐”,要叫人得到这种“乐”,有这种“乐”的时候,你才能“无尤”才能“常与善人”,没有这种乐,怎么能“善人”呢?那就不能“善人”,也不能“善物”,老子讲的“俭”,有节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淡泊的意思,恬淡虚无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有贪心,不要有私心,要无私无欲、自然无为,这是一种俭朴、淡泊的奉献人生之体现。
老子讲“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就是奉献精神。要有大作为,这个作为是为他人、为大家、为社会奉献,各尽所能,把你的所长,所能全奉献出来。“不争”就是没有个人目的和企图,不为自己攫取金钱和名利,不为自己抬高地位,而是为大家奉献,就叫奉献的人生。“利而不害”就是一切起心动念,言谈举止,无非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自然界,绝不给主客内外造成有害的后果。
上一篇:拍摄精装样板房,你有什么好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