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丹参,植株,生长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丹参为常用中药,有祛瘀止痛、活血痛经、清心除烦之功效,它的用量全凭野生己远远难以满足需求。
丹参种植面积历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主要原因还是产量太低!产量上不去的原因是出苗率太低!搞种植最忌讳没有抓住出苗率,农民常说:有卖的籽,没卖的苗!
丹参最好的种植办法就是育苗移栽法!不只是丹参,好多药都很难抓住出苗率的,尤其是多年生的如柴胡、防风、黄芩、黄芪、党参等等,药农几乎都吃亏在出苗率上头了,所以用育苗移栽法是最保险的办法。整一块肥沃地,施足地肥先浇透水等地面手抓不成团时把丹参籽用细土均匀,一起撒于地表可用菜芭楼平,力保药籽深不过3公分,后用草盖一下就成。在育苗时如果是阳春三月可直接下籽,如果是秋后育种最好把籽浸泡让其破壳漏白,这样能使快发芽早出苗,待到霜降落叶时苗己老矣,来年春暖就可大面移植了。春天育苗最好了,十月移植苗不但壮大而一个冬的休绵,来春不用换苗多一个年份两头划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丹参的生活习性,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6~8的沙质壤土。土质粘重、低洼积水、有物遮光的地块不宜种植。丹参为深根多年生植物,种前需施足以磷肥为主的迟效长效厩肥、饼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深翻30~40厘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层,以利根系生长发育。耙细整平,北方作宽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厘米的高畦。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好起垄栽培,选择阳光充足的高坡地带。因为丹素不喜水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丹参种植主要是品种和密度及等效施肥,要保证在一年的生长期内和根系膨大期内都有肥效,这样就能高产,密度不宜过大,亩种植9000至12000棵为宜,密植两万株的方法不可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
选择离水源较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过1.5m;耕作土层一般不少于30cm;土壤比较肥沃的微酸性或微碱性的砂壤土;要求前一年栽种作物为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或休闲地,前茬种植花生、蔬菜和丹参的地块不能作为育苗田,地点最好选在基地范围内。
2.苗床的准备
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绿肥l.5×104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翻耕深20cm以上。耙细,整平,清除石块杂草。作畦,畦宽1.2m,畦间开宽30cm、深20cm的排水沟。
3.播种
播种时间应在种子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每亩地用种子37.5~52.5kg,与2~3倍细上混匀以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用扫帚或铁锨拍打,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后,用麦秸或麦糠盖严至不露土为宜,再浇透墒水,以保持足够的湿度。
4.培育壮苗
播种后,每天检查苗床一次,观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况,如天旱可在覆盖物上喷洒清水以保持苗床湿润;一般播种后第4d开始出苗,15d苗基本出齐。当出苗开始返青时,于傍晚或阴天逐渐多次揭去覆盖物(注意:覆盖物揭得太迟会将苗捂黄或捂死)。8月上、中旬若因缺肥种苗瘦弱时,可结合灌溉或雨天
施尿素75kg/hm2。
5.苗床管理
出苗后如有杂草,应及时用手拔除,以防荒苗:如茵过稠,应间苗,保持菌株距为5cm左右。一般1hm2苗田可供10~12hm2大田移栽。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除草三次,4月幼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6月上旬花前后进行第二次,8月下旬进行第三次,平时做到有草就除。总之,除草要及时,若不及时除草,会造成荒苗,导致严重减产或死苗。
2.追肥
(1)追肥的时间及种类
丹参开春后,要经过9个月的生长期才能收获,除栽种时多施基肥外,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追肥3次。
(2)追肥的方法
有机肥做基肥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充分腐熟后,结合整地翻入土壤中深施;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三次追肥采用沟施法,第二次采用叶面施肥
灌溉和排水
1.灌溉
5~7月是丹参生长的茂盛期,需水量较大,如遇干旱,土壤墒情缺水时,应及时由畦沟放水渗灌或喷灌。禁用漫灌。
2.排水
(1)排水条件
田地四周要有与畦沟连接的深40cm以上的排水沟,并保持通畅。
(2)排水
通连阴雨天气,土壤出现积水时,应及时疏通并加深田间的排水沟至35cm以上,将水引入四周的总排水沟排出地块。丹参根系增重最快的时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因此这一时期营养水分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积水、干旱、缺肥和草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