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丹参,植株,生长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燥的山坡地种植。
2、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疏松土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结线虫病
是一种寄生虫病。根结线虫侵入根部后,刺激寄主细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状肿块。细根和粗根各个部位的肿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这是线虫病的显著特征。瘤状体初为黄白色,外表光滑,以后变成褐色,最后破碎腐烂。剖开虫瘿,呈透明状,内含无色透明小粒。线虫寄生后,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养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有利淹死线虫,减轻危害。,
2、选择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过重的地块种植,减轻线虫病发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种前15天开沟施入土壤中,并覆上土,防止药液挥发,提高防治效果
二、虫害
粉纹夜蛾
粉纹夜蛾一般在夏、秋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粉纹夜蛾每年发生5代,以第二代幼虫于6~7月份开始危害丹参叶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将病株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虫卵。
2、可于地中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蛾。
3、幼虫出现时,用1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每周1次,连续喷2~3次。
第五节 丹参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根据丹参的生活习性,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6~8的沙质壤土。土质粘重、低洼积水、有物遮光的地块不宜种植。丹参为深根多年生植物,种前需施足以磷肥为主的迟效长效厩肥、饼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深翻30~40厘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层,以利根系生长发育。耙细整平,北方作宽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厘米的高畦。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
二、选用优种
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选用良种是效益高、见效快农业措施。丹参61-2-22四倍体新品系不仅田间农艺性好,生长势旺,而且根部药材的丹参酮含量也大大高于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体株系,产量高的同时,化学成分含量也高,达到了理想的要求,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三、移栽
春播后,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于5月中旬,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宜早不宜迟,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种时,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厘米挖穴,穴深视根长而定,穴底施入适量粪肥作基肥,与穴土拌均匀后,每穴栽入种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微露心芽即可。栽后浇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样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内。
繁殖方式
以分根、芦头繁殖为主,亦可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获时,选择直径0.7~1厘米粗、颜色紫红、无病虫害、发育充实的当年生丹参根作种根,湿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将种根切成4~6厘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厘米×25厘米×6厘米的规格,将切好的种根竖着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头朝上,切勿颠倒,覆土2厘米左右,不宜过厚,否则影响出苗。每亩用种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种植,开花晚,当年难收到种子,但根部生长较快,药材产量高。
(二)芦头繁殖在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药用,而将细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还可以挖取野生丹参,粗根剪下入药,细根连同芦头一起栽种,株、行距与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时间应在晚秋或早春。用芦头繁殖,栽种后次年即可收获,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选取生长健壮、无病的丹参枝条齐地剪下,切成13~16厘米长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茎节部位,呈马蹄形。剪除下部叶片,按行株距20×10厘米,将插条斜插于苗床,深为插条的1/2~2/3,覆土压紧,地上留1~2个叶片。家种丹参边剪边插,不能久放,否则影响插条成活率。插后保护土壤湿润,适当遮荫,15~20天即可从最下部的茎节处长出新根。待根长3厘米时,定置于大田。
(四)种子繁殖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齐,故多选用育苗移栽法。种子宜选用6月份以后成熟的种子,随采随播或9月份播种。北京地区一般于3月在苗床播种,条播和撒播均可。条播行株距30×20厘米,沟深1~1.3厘米,种子与河沙混合,均匀撒于沟内,覆土0.5~0.7厘米。撒播可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地面,用脚踩一遍,使种子与土贴紧,不必覆土。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播后盖地膜,保温保湿。当地温达到20℃左右时,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叶时,如发现过密应进行间苗,间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种后经2个月生长,即可移栽。
以上4种繁殖方法,以采用芦头作繁殖材料,产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间管理
(一)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齐苗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宜浅松土,随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每亩1500kg;第2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后追施1次腐熟人粪尿,每亩2000kg,加饼肥50kg;第3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浓的粪肥,每亩3000kg,加过磷酸钙25kg、饼肥50kg,以促参根生长发育。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开穴施入,施后覆土盖肥。
1、丹参根的生长习性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深度可达60~80厘米,所以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上,最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过粘,通气和徘水不良时,常引起烂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较强,可采用分根法繁殖。根条上、中段要比下段发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参根是随着地上部的生长而生长的,后期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地上部生长逐渐缓慢,养分向下部转移,根部的生长更加迅速。
2、丹参的需肥特性
丹参植株的吸肥力很强,依靠其强大的根系,可从土壤的表层与深层吸收养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长发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况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钾严重亏缺时,丹参植株会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病态。在严重缺氮的情况下,初期植株叶片颜色逐渐由深绿变为浅绿,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生长点不发育甚至坏死,不再生长新叶,老叶逐渐枯黄,根细小,药材产量很低。在缺磷时,叶为绿色,有时为红褐色,初期叶上有明显褐色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并干焦,叶有时扭卷,心叶生长缓慢。缺钾时,植株叶绿色至深绿色,叶片宽大,叶柄细长嫩弱,表现徒长,有时老叶边缘有较大褐斑,叶脉深绿色,其他部分淡绿色,出现明显花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