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丹参,植株,生长有谁知道丹参高产详细的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丹参的施肥技术
因丹参属于喜肥药用植物,在播种时首先必须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土杂肥料为主,如腐熟的猪、羊栏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1000~1200kg,与土壤混匀后,将土地整细搂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还应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长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粪尿为主;生长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后要重施长根肥,以过磷酸钙等磷钾混合肥为好。
(二)除花薹
丹参自4月下旬至5月将陆续抽薹开花,为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除留种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时间宜早不宜迟。
(三)排灌水
丹参最忌积水,在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天气,要及时进行沟灌或浇水,多余的积水应及时排除,避免受涝。
第四节 丹参的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一)叶枯病
叶枯病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病斑不断扩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发生,一直延续到秋末,6~7月份最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健壮的种栽,下种前用波尔多液(1∶1∶100)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
2、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60%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浸染部位变成褐色并逐渐腐烂,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茎杆基部内生有灰黑色的鼠类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病茎上部及叶片渐趋发黄,最后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干燥,及时排除积水。
2、发病地可进行水田栽种,淹死种核,再作为丹参栽培田。
3、发病期用50%氯硝铵0.5kg加石灰10kg拌成灭菌药,撒在病株茎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4、用50%速克灵1000倍液浇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细根首先发生褐色干腐,并逐渐蔓延至粗根。根部横切,可见横断面有明显褐色,即维管束病变。后期根部腐烂,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后整个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发生。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燥的山坡地种植。
2、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疏松土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结线虫病
是一种寄生虫病。根结线虫侵入根部后,刺激寄主细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状肿块。细根和粗根各个部位的肿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这是线虫病的显著特征。瘤状体初为黄白色,外表光滑,以后变成褐色,最后破碎腐烂。剖开虫瘿,呈透明状,内含无色透明小粒。线虫寄生后,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养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有利淹死线虫,减轻危害。,
2、选择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过重的地块种植,减轻线虫病发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种前15天开沟施入土壤中,并覆上土,防止药液挥发,提高防治效果
二、虫害
粉纹夜蛾
粉纹夜蛾一般在夏、秋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粉纹夜蛾每年发生5代,以第二代幼虫于6~7月份开始危害丹参叶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将病株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虫卵。
2、可于地中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蛾。
3、幼虫出现时,用1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每周1次,连续喷2~3次。
丹参种植主要是品种和密度及等效施肥,要保证在一年的生长期内和根系膨大期内都有肥效,这样就能高产,密度不宜过大,亩种植9000至12000棵为宜,密植两万株的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在年平均气温17.15℃,平均相对湿度7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在气温-5℃时,茎叶受冻害;地下根部能耐寒,可露天越冬,幼苗期遇到高温干旱天气,生长停滞或死亡。因此,为大家推荐以下种植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地整地
(1)地质地势: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种植。平地要作排水沟;山地、岭地宜选向阳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10—30度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大于8以上。PH值为6.5—7.5之间。
(2)整地施肥:丹参根深,入土约33厘米以上。因此,在前作收获之后,深翻土壤3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500— 3000kg,加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前,再翻耕1次,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高畦,四周开好深的排水沟,以利排水。
二、栽培方法
选苗栽培:丹参栽苗成活率较高,容易达到苗全、苗旺、苗壮,产量高且稳。春栽于4—5月,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宜早不宜迟,早移栽,早生根,翌年 早返青。栽种时,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厘米挖穴,穴深视根长而定,穴底施入适量粪肥作基肥,与穴土拌均匀后,每穴栽入种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微露心芽即可,栽后浇透定根水。大面积栽植的,也可半机诫化作业,既机诫开沟,人工散苗,机诫覆土并镇压。
三、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丹参前期生长较慢,要及时松土除草,一般在封垄前,结合追肥进行1—2次,封垄后要及时清除杂草。
(2)及时追肥:可在6月中旬亩追施硫铵50千克。在植株侧面开浅沟撒施,然后覆土。
(3)防治病虫:丹参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发病后使根部发黑腐烂,地上茎叶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温季节易发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时排水,忌连作,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马拉硫磷粉剂1:10拌毒土,撒在行间进行毒杀。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春栽的于当年晚秋至上冻前,秋栽的于栽后第2年的10—11月上旬,当地上茎叶枯萎时可采挖,收获时,先挖动根周围的泥土,再顺行,将根部全部挖起,注意,尽量不要保持根茎完整。大面积栽培的,可采取机诫收获。
(2)加工方法:挖起根条后,不要用水洗,要在去毛、修芦,剪去细尾后,摊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至5~6成时,堆闷发汗2~3天后,再晒至全干,即可出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