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子午谷奇谋为何名垂青史?诸葛亮拒绝魏延,到底出于怎样的考虑?
子午,魏国,奇谋子午谷奇谋为何名垂青史?诸葛亮拒绝魏延,到底出于怎样的考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来,我们先看看这个被称为“子午谷奇谋”的策略。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决定从汉中出兵北伐,临出兵之前,诸葛亮同众将商议作战方针,询问大家从哪条路北上合适。
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说:“我听说镇守长安的魏将夏侯楙,是个胆小而无谋略的家伙。只是凭着他曹氏女婿的身份和与曹丕的特殊关系而出镇方面。我请求给5000精兵,再加5000背粮兵众,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入子牛道直出北上,不过10天可达长安。
夏侯楙听说我突然到来,一定会弃城逃走。夏侯楙丢下的横门邸阁粮仓和散民之粮谷,足以供给军食。曹魏东方援军集结需要20多天,而在此期间,丞相您从斜谷进军,一定可以到达长安。如此,则一举咸阳以西可以平定。”
可以说魏延这个计划很有气魄,众人听了对此议论纷纷。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是诸葛亮北伐首先所要追求的目标。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同意这个计划,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虽然魏延这计划的最后实现的结果是诸葛亮梦寐以求的,但前提下他们首先必须满足5个条件:
1.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2.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一定弃城逃跑。
3.夏侯楙逃跑时,还得留下大批的粮草辎重。
4.魏军的关东援军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5.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之内到达长安。
然而,这5个条件中,每一个条件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呢?
1.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城下吗?
2.夏侯楙就算怯而无谋,但他会不会怯儒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的地步呢?万一他不弃城而逃,而是据城固守怎么办?
3.就算魏延占领了长安,能保证夏侯林逃走时不烧掉粮食辎重,留给魏延留下一座空城?魏延的军士不就要饿着肚子能守城?
4.曹魏关东援军要20多天才能赶到的估计靠得住吗?司马懿袭击孟达时,孟达也估计司马懿要用一个月才能赶到新城,结果司马懿只用了8天就赶到了。
5. 魏延率军从斜谷出发至长安,要行千里栈道,他怎能保证在曹魏关东援兵之前赶到长安呢?万一落在曹魏援军后面,魏延军就被曹军吃掉,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将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所以诸葛亮理所应当地否定了魏延的计划,他认为:“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魏延的计划非常非常险,有人就说战争本来就是一场赌博,要能出奇制胜才有可能以弱胜强,赢得战争。可是,说这句话的人没有考虑诸葛亮身处的环境。
蜀汉自从经历荆州军的覆没和夷陵战的惨败,蜀汉的国力一度处于濒临灭亡的边缘上,就连国内发生了叛乱,也得修养两年之后才有实力讨伐。10万北伐大军,是诸葛亮苦心经营五六年才有的。
诸葛亮的最终目标是北伐,但他历次北伐,客观上起到的结果,就是牵制、骚扰和削弱魏国:只要他存在,魏国凉州雍州不敢解甲,魏国始终紧张于他的出征,不敢加兵(曹真伐过一次蜀,没贯彻始终)。
这可能才是他真正的战略:能北伐成功自然好,如果不能,至少让魏国头疼,自己也能平安回去;他自己在《隆中对》里早说过了,北伐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中原有变,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他大多数的进攻,都是以攻为守的牵制,而不是没等到机会,就一股脑下狠注赌一把,你死我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午谷奇谋根本没有实使,更不用说成功何来名留青史。实使了成功了才会名留青史。诸葛亮不用是对的,那只是魏延不切实际的一个纸上谈兵的计谋。一个宗和实力十分强大的国家能象他想的那么好战胜的话,战争也太简单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有很多人发表过自己的高见,纵论魏延提出的这个奇谋是否可行,以及诸葛亮为何拒绝采纳魏延这个奇谋。虽然多数都是分析猜测,但其中确实有很多真知灼见,读来使人长知识。不过, 是否有人思考过,魏延的军事才能被诸葛亮这样荒废,对蜀汉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他拒绝魏延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子午谷奇谋的史籍记载:
诸葛亮北伐曹魏是其后期辅政的最重要行动,在其决定进行第一次北伐前夕,魏延曾向诸葛亮进言献策,具体如下:
子午谷奇谋的意义:
两种资料所记内容大体相当,但也有不同,前者说是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后者说可到长安,咸阳以西可定,但二者实质意思相同,都是魏延和诸葛亮兵分两路伐魏,第一路以诸葛亮率领的部队为主力出祁山、出斜谷向魏国推进,第二路则以魏延率领的少量部队为奇兵,悄悄出子午谷直扑魏国关中的长安,甚至是潼关,使关中魏军首尾不能相顾,这样很有可能取得北伐的胜利。由此判断,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战略建议,可惜诸葛亮却认为魏延率军出子午谷北进长安是“悬危”之举,不如稳步推进把握,所以拒绝了魏延的建议。
很多人支持诸葛亮的做法,觉得魏延的建议太过冒险,很可能会被消灭在长安城下,从而大挫诸葛亮主力部队的北伐士气,导致北伐失败。不过魏延的计策确实是风险性比较大的军事行动,胜负参半,但却是蜀国唯一一次可能获得成功的大胆行动。事实也证明,诸葛亮后面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了五次北伐,没有一次取得成功,加上他的继任者姜维也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这说明按照诸葛亮的想法稳步推进,是完全不能取得北伐成功的,因为蜀魏两国现实情况就是蜀弱魏强,不出奇兵是不可能以弱胜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延以奇兵出子午谷的计策,是蜀国最有可能以弱胜强的机会。
上一篇:你深爱过的人爱过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