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子午谷奇谋为何名垂青史?诸葛亮拒绝魏延,到底出于怎样的考虑?
子午,魏国,奇谋子午谷奇谋为何名垂青史?诸葛亮拒绝魏延,到底出于怎样的考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午谷奇谋是在三国三足鼎立时期蜀国大将魏延提出的一个计策,这个计策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继续伐魏,吸引魏国的主力,而魏延带领5000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然后与诸葛亮的部队会和。
诸葛亮之所以拒绝魏延,首先是与诸葛亮的计划不相符,诸葛亮不打算打长安。其次,诸葛亮何许人也,其应该早就想到这条计策,魏国的很多谋士估计也能想的到,所以这一招太险了。最后,蜀国的目标是光复汉室,如果只打下长安,也没什么效果,反而风险加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所说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是对魏国实力的一种低估。
按照魏延的想法,蜀国从子午谷出发,突然出现在魏国的眼皮底子下,魏国军队将士必然放弃城池逃亡,魏延连夏侯楙水上逃走的场景都想出来了。
诸葛亮毕竟是军事家,他知道出兵子午谷的凶险,在诸葛亮看来,一旦魏军守将夏侯楙死守城门,拒战不逃(其实,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诸葛亮不采用这种险招,一是和他的性格有关,还有一点是诸葛亮从子午谷这一实际情况力上来考虑的。
按照魏延的提议,五千士兵需要日行百里,而子午谷是非常崎岖的小道,这对士兵体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即便是到达城下,以逸待劳获胜的可能性也很小。
另外,子午谷奇谋讲究的是攻其不备,说的是军队的突击性,但是魏军在很多地方都安插有侦察兵,这种攻其不备显然是立不住脚的。
诸葛亮没有采取这一策略,但是明末的高迎祥用了这一策略,他经过半个月的行军,最后被孙传庭伏击了。
高迎祥损失非常大,全军在子午谷这条险道上覆没,闯王也被活捉了。
毛主席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对子午谷奇谋也有自己的看法,毛主席仅仅用五个字概括了子午谷奇谋:“此计太悬危(1944年3月)”。
上一篇:你深爱过的人爱过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