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圣人孔子为什么得到后世的敬仰,难道仅靠一部《论语》吗?
孔子,论语,圣人圣人孔子为什么得到后世的敬仰,难道仅靠一部《论语》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七,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先礼后刑”和”无讼”演变成为”以道德代替法律” 孔子时代和明代相差约2000年,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更加紧缺,原来周王可以带领整个部族搬迁到周原,这在明代是不可想象的.人多地少造成矛盾激化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后果越来越严重。
黄仁宇提出:中国两千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在明代达到顶峰,而这正是一切问题症结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封建官僚政治的弊端显现无疑,社会矛盾失控,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大明帝国的衰败和倒塌无法避免。
“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例如当时拖欠租税的法律是“打屁股”而没有清算等法律规定,打屁股以后就不了了之。
他们制定的政策和习惯做法严重地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把一些地方出现的自由市场扼杀在摇篮中。官员们巧立名目增收,纲银、办银、兵役、饷费等摊派逐渐失控。虽然名义上的税率低,但百姓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16世纪末,全国田赋额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20%。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10%以下,其中又有轻重的不同,山东曹县全县的赋役约占农村收入的9%,去苏州不远的溧阳县,情形就更为奇怪,约在1~5%之间。以总额而言,17世纪末期的英国,人口为500万,税收每年竟达700万英镑,折合约银2000余万两,和人口为30倍的中国大体相埒。据此而作进一步探索,可知“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端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的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上述税率参差不一的现象。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整体的税收水平低造成国家财政紧张,官僚系统逐渐异化到无官不贪的地步,谁不融入这种利益链条,谁就无法立足官场。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明朝官僚,在经历这种“既要仁义道德,又要在艰难的财政条件下生存”的思想斗争时,大多都选择屈服。成为实际上的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贪污腐败。徐阶、戚继光、胡宗宪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既是能臣猛将,其实也都是超级贪官。额外加征造成部分农民不堪忍受,平息动乱又必须增加税收,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压垮了明朝。
在商周时代有重要进步意义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落后的原因,让人唏嘘。时代变化,历史的发展任何先进的思想如果垄断封闭,失去了质疑,终非幸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只说《论语》,有没有听过孔子周游列国?为了恢复礼仪,不至于礼崩乐坏。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大多数学校都会有一尊孔子雕像。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思想的开创,也是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它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所以统治者极为推崇,世世代代都推崇,就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流传甚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友邀请。
1、因其“人文关怀”。
儒家核心即一“仁”字,何谓“仁”?把人当人看。当时列国征战有没有把人当人看?没有,为了上层贵族个人之名利、版图欲望,人命如草芥。后世王朝有没有真正落实一个“仁”,把人当人看?没有,不然也不会有改朝换代了。
所以孔夫子当时提出的这一核心思想是一个横贯古今的大问题啊!它不只探讨的是人性中固有的那份善或恶的哲思问题,更是切切实实的何以能永葆江山永固的现实大问题。
所以
2、因其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治国理政的大学问。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但凡后世之君王能落实《论语》中提出的治国思想的哪怕一半,哪一个亡国之君里能落得后来凄惨的结局呢?(当然,有些是前面几任就留下了烂摊子)还不都是因要么私欲防控不了、要么好大喜功不爱护民力,最后国家也败没了,老百姓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最后GAME OVER,亡国。
3、因其心性高明、完善之“道”
这是关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切实的大学问。每个人每天都要有不少烦恼吧?都要碰到人生中的各种不如意吧?怎样去化解?如何面对?心性如何自处?
《论语》或者四书五经里面都有,只要你真正用心参究落实。
4、因其由一介凡人终一生之功将自己修到了“圣人”的境界
孔夫子是“圣人”没有争议,但成圣之路是不容易的,就看我们当下在某一个领域里一个人要想达到被众人“封神”的程度就有多不容易吧!就知道了。
成圣之路比上面那些难千倍、万倍,圣人是彻底觉悟了的人,是突破了一切烦恼障碍,“随心所欲”还能“不逾矩”,一切自然无碍、无凝滞的人。
相当不容易,后世王阳明先生了悟心学是在石棺材里睡了多少夜、日夜参悟一朝了彻的。
而在成圣之前,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后世有赞——“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能孔夫子自己听了都会哑然失笑,“我”哪有那么伟大?
但其对于后世之人向善与光明的教化、引导之功决然是极大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個別人尊敬,個別人的師表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