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上课捣乱,不认真听课,不交作业,老师再三教育都不听的孩子,怎么办?如果要严,严到什么程度?
老师,孩子,学生对上课捣乱,不认真听课,不交作业,老师再三教育都不听的孩子,怎么办?如果要严,严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可以和学生本人交流,以情感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老这样捣乱课堂次序的学生,就应该把他们集中在一个班,由校长或教导主任任班主任、高级职称领导任课。别再让他们继续侵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权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这种学生,能够想办法的只有家长了。你得好好跟家长沟通。这是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人家家长如果对孩子没有什么期望,来学校只图快乐,你还能怎样?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所期望,就得让家长配合教育管理,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打骂,但老师不能,这是一条高压线,不能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说的情况有。这样的孩子与原生态家庭、生活环境、接受教育、接触的人有关系,坏习惯和毛病不是一天形成的。想想,总会有办法的。比如作业先做一道题或写一行字,上课先静一分钟,二分钟……。假如穷尽办法,不可救药,放弃!教育不是万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每一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让大部分教师都深感头疼的教育难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育难题,才使得教育更具有挑战性,这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如何破解这一教育难题,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本人长期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单独管理那几个所谓的“学困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必须优化整体班风,班风好了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有进步,只是有的进步大,有的进步小,对于进步不明显的再额外做思想工作,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做法:
1、坚持“爱”的教育,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学校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黄老师,她真正做到了爱生如子,经常给班级家庭困难的学生垫钱充饭卡、给划破衣服的学生补衣服、给学生理发,学生都亲切地喊她“黄妈妈”,她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无论她怎么发脾气批评学生,没有哪个学生会跟她记仇,更没有哪个学生会跟她顶撞,她班级的各科成绩都比其它班级好一些,班级原来的几个“学困生”也都有了明显进步。黄老师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古训。
2、教育是爱的艺术,需要讲究科学方法,教育也是发现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学生的科学方法,善于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本人所在学校近几年推行学生自治管理,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学生自治管理是在班主任主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跟以往的班委会管理不同的是把大组变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把班级划分若干个组,每组五人左右,设组长一名、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各一名,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的小组管理模式,全体组员共同制定组呼、组标、组规和组内评价方案。班级设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各一名,班长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和班级评价方案。
这种学生自治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班主任敢于放手,善于放手;二是建立班级和小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本校运行几年来,整体上效果不错,校风明显好转,特别是各个班级的“学困生”都得到了明显的转化,学生整体成绩明显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3、群策群力,家校合力,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跟家长沟通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背景、学生的特长爱好、思想动向等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取得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有助于解决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对于班级少数“学困生”,班主任还可以深入学生家庭实地家访,对学生家长进行个别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增进家校互相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4、严而有爱,严而有度,坚守底线。
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有底线思维意识,坚守“不体罚、不变相体罚学生”的底线,简单粗暴的方法也许会有短期效果,但长期来看,弊大于利,严重者可能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给学生心灵留下阴影。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教育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当的惩戒是培养学生担当、负责精神所必须的教育手段。
如何区分惩戒和体罚?关键看两点:一是教育的初衷,例如让无故不跑操的学生到操场补齐跑操的圈数,目的是为了弥补应有的活动量,我认为就不是体罚,最多算是一种惩戒。而如果学生上课没认真听课,做小动作、说小话,教师却罚他到操场跑操,这多半是出于教师的气愤之情而为的,就有体罚之嫌了;二是看分寸的把握,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教育的底线,例如学生犯错,教师不能辱骂、讽刺挖苦、恶语中伤学生。
上一篇:灰色瓷砖配什么颜色的美缝剂好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