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辅导孩子克服暴躁心理?
孩子,暴躁,他的如何辅导孩子克服暴躁心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辅导孩子克服暴躁心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脾气暴躁的行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觉得自己孩子有暴躁心里的,那就要看看自己和爱人的教育和性格是怎么样了。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时要看看自己是怎么样的,不要老怪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能要先改变自己的脾气在教育孩子的暴躁,不要以暴制暴,这样可能会有所改变。
朋友,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话,就给我点个赞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关注了孩子的情绪。并在积极的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首先需要先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了解清楚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暴躁的情况,是哪些具体的因素触发到了他然后才引发了他的暴躁表现。比如 是受某些人的影响、受影视剧的影响或者其他,或者还有某些条件给了他持续暴躁的机会等都需要深入的了解。知其本 方能除其惑之根。
【可能性原因】
1 模仿习得。
孩子天生有种强大的学习能力:模仿。如果家中或者学校有这种学习条件 那么孩子现在出现的这种情况就容易理解一些。
2 不当的教养方式。
家人对其过度的顺从和满足【溺爱】,以及不当的奖惩方式都有可能发展出这种特点。前者他会觉得家长什么事情都应该听他的,稍有不从 不听他的就失去了全能感,于是就要通过发脾气来攻击家人想继续实现对家人的控制来达到某种自我满足。
后者 会让他降低自我掌控感,他会把行为动机过多的集中于外部刺激而不是内在的客观需求,他的情绪就会明显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可以得到较好的自我监控。因为他会觉得自我价值和认可受外部的某些因素影响太大,他必须死死抓牢 不然他的自信将垮塌,而外部的奖惩又不可能完全受他来掌控,所以 他必然会有面对失望的时候,于是 他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了。
3 内心积压的不满等情绪。
可能由于某些原因 让他内心积压了很多不满等负性情绪。但他没有合适的宣泄渠道和解决办法,所以 就会无意识的在某些时候通过暴躁来宣泄表达自己所积压的负面情绪。这需要从已知与未知的家庭和学校环境里来深入分析考虑。
【相关建议】
一 宣泄法。通过武术、散打或者其他他可以接受的运动来达到更合理的、更优化的“暴躁”的表达,以此来打破他的“负性”的暴躁。好的运动可以提高自律性和自控力,这样他的不好情绪自然可以得到调整。
二 觉察法。和他一起做个他喜欢的表格,分别列出:时间、诱发因素、暴躁的具体表现、以及暴躁的当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善以及以后自己怎样预防减少其发生(前三个可以在问题刚发生后就写出来,后两个在平静下来后再和家人一起探讨)。
每天对自己的暴躁做个记录表。这是一种自我觉察、监控和反思。开始可以由家长来辅助完成。熟练后 也可以自己来做,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情况来具体掌握。(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孩子愿意这样做的基础之上)。这种记录可以看到暴躁曲线,可以清晰化进步的过程,可以提高想要进步的信心,这也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行为。当然 如果结合合理的奖励制度效果会更好。
三 乐后沟通法。带孩子去做些娱乐开心的事情,结束后 待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和他适度聊聊他对于自己某些时候情绪不稳定的看法。此时较容易有好的沟通 更容易探知到孩子内心的很多真实想法。
注意:在沟通时 要尽量做到尊重和平等,多用观察性描述,不要随意评判;多用启发式问题,给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不要随意把家长自己的主观强加给孩子。
四 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暴躁引起了家长明显的情绪反应,那么 他就可能认为自己的“暴躁”正在得逞,这可能就变成了对他“暴躁”表现的一种“强化”,他觉得他的暴躁起作用了。所以 家长要学会如何平静的来应对孩子的暴躁,如何平和的来沟通暴躁问题。如果家长自身就容易被孩子的情绪所扰乱,那么 可能该家长不太适合在此问题上来引导孩子。因为他自己已经都乱了,又如何能合理的引导孩子呢?
五 处理问题的态度
遇到了问题不可怕,怎样面对问题才是关键。家长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孩子,孩子也可以从家长处理问题的态度中学习到某些东西。合理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抗挫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愿你们遇到的问题可以尽快得到解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中默念,我是笨鸟!我是笨鸟!我是笨鸟!
一只笨鸟,下了个蛋,孵出来,拼命的让他(她)飞。
问题就解决了!!!
虽然是调侃的话,但是会很管用!
转入正题,辅导作业就暴躁,如今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真的很普遍吗?我想未必。一个真正成熟的家长是不会过于暴躁的。原因️三:
1.武志红的《巨婴国》里,阐述了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所谓的成年人其实在心理上是没有断奶的巨婴。心理与生理的成熟不匹配!这也就是目前啃老一族这个词汇出现的原因。
上一篇:搞艺术的,老了都是艺术家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