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方近代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可为什么在哲学领域却倡导不可知论,它们矛盾吗?
科学,哲学,不可知论西方近代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可为什么在哲学领域却倡导不可知论,它们矛盾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方近代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可为什么在哲学领域却倡导不可知论?它们矛盾吗?
这里,你所说的“西方近代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现代、当代的人们,谁认可了呢?近代与现代与当代科学有没有新的认识进展?而事实上,西方近代建立的所谓完整科学知识体系,不过是一般而言的实证科学。实证科学单纯追求客观知识的理论是不可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的,脱离开人和人对客体世界的关系去研究存在和存在运动的规律的唯物主义自然实证科学,一旦放展到历史观的视角下或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立马就显露了它们的抽象的和唯心主义的观念。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思想体系和理论都无法把现实生活与生活实践囊括其中,达到对现实生活和生活实践的总体把握。
因此,近现代西方出现了不可知论,这一流派的最初开创者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休谟、康德都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当然,不可认知论的那种思想早在古代就有,但并没有像近现代形成一个大体系流派。
不可知论恰是对实证科学忽略人这个主体的感觉、经验现象的驳斥指责,但是,不可知论走向另一个极端,否认了人有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意识能力,这就降低或完全抹杀否定了人意识的能动性,认为人不可能通过人的理性认知能力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把握。这样就难免又陷入二元论,搞神秘主义,确实是矛盾,这一问题咋解决呢,比如康德就提出二律背反,但这里二律背反实质上只是逻辑矛盾而已。问题的关键在哪,在于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诚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法”。
实证科学与不可知论,恰是偏颇的凸显两个方面,实证科学倾向理性,客体,讲因果律,凸显必然性;而不可知论倾向主体性、感性,偶然性,虽然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但他所谓的实践理性类似于意志普遍性之类的意思,他的实践还是局限主观唯心基础上的。解决这两者的真正的科学是实践唯物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与必然辩证对立统一,人的认识既不是无限的但又不是不能对事物达到本质规律的把握的,即可知与不可知,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对立统一。
仓促之言,不系统具体,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是不矛盾的,如果理解科学的思维过程,这种在哲学上不可知论反而是必然产生的。
我们容易把哲学和科学看成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但实际上现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其中的哲科思维是一脉的。因此现代科学诞生于古希腊哲学,而弄清楚这种哲科思维究竟的底层相貌,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了。
那么科学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科学的基座必须找到一个最稳定的基石才能搭建大厦。所以说科学最开始的基础一定要先建立一个不可动摇的公设,而后由这个公设推出公理,定理。然后再在公理、定理的基础之上,提出假设再推出新的认识。这就是科学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如果我们有洞察力就会发现,科学的核心在公设和假设上,而不是证明上,没有公设和假设就没有科学,切不可因果倒置。
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都看不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们往往认为科学就是客观的,是真理,特别容易天天拿科学不科学来说事。但是在社会大众里却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科学仅仅是一种假设的证明体系而已。只是这个体系在假设的前提下逻辑上能够自洽而已。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科学不是真理!科学不是真理!科学不是真理!
这种观点据说在西方哲学界认识是比较深的,因为西方的大哲学家大多都熟悉自然科学,几乎都熟悉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的思维体系,也都具有哲科思维。我们国家高中开始搞文理分科,而哲学又归到文科,这其实就是不懂科学底层思维的表现,这种政策会对哲科思维造成严重阻碍,学文的如果不懂数学所承载的哲科思维,那么在搞哲学的时候,其深入和在证明上的力道就会很缺乏,思辨容易沦于混沌,思辨能力反而不容易提高,因此全社会的哲学素养非常之差,如果不广泛借鉴,思维上就比较难有新突破。
而我们学的科学说句不好听的,只是在哲学思维之上运行的皮毛部分,真正的哲科思维却涉及甚少,社会上不管是学文还是学理的都很少具备哲科思维,这其实也挺悲剧的。而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薄弱的症结也就在这个地方,新的科学理论和假设很少看到中国人的影子原因就在这里。要看到新的科学的发现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假设而不是努力和证明部分,想要开一条前人没有的路就要先有假设。由于我们大多人不能理解到这一层,所以在很多涉及科学和哲学的问题上我们往往看不透彻。对科学的通道性质理解不到,科学只是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想的延伸产物。若不明白这种科学的底层思维,就只能在应用科学上做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在科学应用上红红火火,基础研究薄弱现象的原因所在——不会对未知做公设假设,只会对已知做逻辑证明。
就像西方哲学倡导的不可知论和科学的矛盾:科学在不断的确定未知,而哲学却偏说不可知。可这并不矛盾,在西方哲科思维体系下,这反而是必然的结论。只要你看到科学的根基是建立在公设的基础之上,科学的发展是由假设展开这一过程,就一切都明白了。因为无论是公设或是假设,都是抽象的概念,都不是以完全的真实。比如我们来看欧几里德关于点和线的定义:
点:不可以再分割成部分
线:是无宽度的长度
这完全是抽象的概念,我们能在世界上找到这么一个真实存在的点或者线吗?所以这整个在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只是为了模拟和解释真实而远非是真实。
从这一点来看,西方的不可知论其实说的是对于什么是真实而言。真正的真实对我们而言是不可知的。这其实很符合实际。我们的感官所构建的一切能被称为真实吗?蚂蚁和人类看到的世界绝对是不同的,是人看到的是真实还是蚂蚁看到的是真实。因此对于真实而言我们永远都触及不到。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对于真实的扭曲而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