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更严重了?
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更严重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藩镇传》谓安史分封以后河北局势:“遂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讫唐亡百馀年,卒不为王土。”
《通典·卷第四十·职官二十二》杜佑对河北的田悦评价说:“田悦之徒,并是庸琐,......唯恤军戎,衣冠仕人,遇如奴虏。”
基于以上情况 胡人藩镇只知道割据 而并不懂得如何建立一个政治团体来管理 或者亦无一种思想 敢于建立政府 径直推翻朝廷
来建立一个像样的中央朝廷 这种河北藩镇风俗自安史之乱以前存在 在安史之乱以后 因为胡人藩镇割据 则更加难以汉化 以至于出现以上的一种事态 而这也是为何藩镇得以割据的根源之一
二、制度上缺陷
唐朝初年的大都督主管军政而镇守 至唐高宗以后 开始了带使持节 节度使开始出现 但并不涉及财政 行政 也不兼带数州 只管一镇 且镇守并不长久 这种情况到玄宗时开始有了变化 节度使开始掌管好几州县军政 财政 行政大权 这是中央对于地方集权失控的开始 以《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藩镇传》谓:“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
又《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奸臣上·李林甫传》谓:“林甫疾儒臣以方略积边劳,且大任,欲杜其本,以久己权,即说帝曰:\"以陛下雄材,国家富强,而夷狄未灭者,繇文吏为将,惮矢石,不身先。不如用蕃将,彼生而雄,养马上,长行阵,天性然也。若陛下感而用之,使必死,夷狄不足图也。\"帝然之。因以安思顺代林甫领节度,而擢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专为大将。林甫利其虏也,无入相之资。”
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 竟然置国家大事不顾 养成安史祸乱 可真是奸臣 其玄宗任胡将总统一方 变乱祖制 先是 “中国”养兵本是为了防御“夷狄”“胡人” 而至玄宗时代 便是本末倒置 以养胡而御胡 这怎么可能呢?然而 唐帝国君王本就有胡人血统 唐太宗天可汗可见一斑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 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一种族观念 这也是造就了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 而裹挟大量的胡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谓: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三、安史降将与功臣分封遗祸
在以上两点以外 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藩镇之所以由来 出现 这种出现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即《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藩镇传》谓:“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然而《新唐书》只对了一半 因为这是降将一方的藩镇 在有功之武将受封 成为节度藩镇并没有计算入中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受封的功臣 大一部分都是胡人 比如高丽人王思礼在泽潞 关内 回鹘人仆固怀恩在朔方 契丹人李光弼在河东 安息人安抱玉在郑称 龟兹人白孝德在北庭 鲜卑人贺兰进明在河南 羌人荔非元礼在镇西 当时在肃宗时藩镇还不为祸 至代宗时 又封或藩镇自相攻击割土裂地而成为小藩镇 比如奚人李宝臣在成德 柳城人李怀仙在幽州 卢龙 契丹人李光进在渭北 高丽人李正己在缁青 总而言之 胡人藩镇之多而父子沿袭 至唐亡有近八十人之多
而又因为当时肃宗新立 而急求见功 对于李泌的建议并不听从 若按李泌建议 其局势可能又将是另外一番局面
先是 李泌语肃宗:“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下附相关历史图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是秘闻君,你想了解秘闻野史都在这里,记得点击关注哦
众所周知,公元755年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是安史之乱的起点,此后八年间,唐朝被安史之乱拖垮,虽然剿灭了叛军,但放眼一看,全国各地都是藩镇割据,朝廷都拿这一情况没办法。
但这一现象很是奇怪,古代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思想是日益加深的,任何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都不可能容忍自己手下有这么多不听指令的军阀存在,而底下的军阀们在拥有实力的同时,野心也会进一步膨胀,但偏偏这一百五十多年里,只要一造反,很可能就把皇帝推翻。
但奇怪的是,这一百五十多年,皇权和藩镇势力虽然互有争斗,却还能保持平衡,甚至最后导致李唐灭亡,还是因为黄巢农民起义导致各方失衡。这又是为何呢?
和朝廷分庭抗礼的藩镇是怎么形成的
藩镇割据并不是唐朝建立之初就有的,唐初,政府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称也为道,但从李世民开始到武则天、唐玄宗,唐一直在开疆拓土,疆域辽阔难以有效管辖。
特别是里长安最近的吐蕃,最为强大和危险,于是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专门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藩镇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而安禄山的卢龙镇,也是为了抵御北方契丹、奚等少数民族而设立的。
从此以后藩镇制度便和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一起,成为大唐的三大支柱之一,皇权利用其互相平衡制约,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统治百年。
而且藩镇真正遍地开花,还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据统计晚唐时藩镇达到了89个之多。这是因为当时中央征兵是从南北朝继承下来的府兵制,这种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而地方节度使为募兵制,军饷由地方筹措,招募的都是些流氓地痞居多,当兵就是为了吃口饱饭,加上长期和边地少数民族打仗,战斗力比中央的府兵强得多。
因此安史之乱开始后,中央完全抵挡不住,只能让地方勤王,并且下放权力,让地方自主募兵,这样更多的节度使就出现了。
藩镇割据和以往的地方诸侯为啥不一样
藩镇割据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父死子承,虽然是中央不承认的,但有时候也没办法,不同意随时会造反的;第二是不向地方交税;第三是兵权自己把握。虽然藩镇类似地方小政权,但和唐前后朝代中的侯国并不一样。
上一篇:我已经就业了,档案也从社保人力中心调走了,但是报到证本科毕业以后就弄丢了,这样有什么影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