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更严重了?
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更严重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首先,藩镇的自治权并没有那么高。唐朝最刺头的节度使主要为卢龙镇(幽州镇)、魏博镇、成德镇的河朔三镇。但即使是这三镇,在中央对外征战中,也仍需派军出粮;同时,中央推行各种政令时,藩镇也要推行,比如晚唐的两税法;此外,藩镇里的官员中央可以任免。
其次,藩镇割据的体系和诸侯国不同。诸侯国虽然是割据一方,地方政权,但仍是自上而下一个组织体系,诸侯就是地方上的皇帝,这一片区域全部听命于一人。但藩镇割据就不同了,它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一个新的组织体系,是一个自下而上形成的组织。
很多人以为藩镇的不稳定因素是来源于藩镇的节度使,节度使有了政治野心,就会威胁到中央,其实不然。
当时唐朝很多藩镇都发生过士兵哗变,杀掉节度使另立他人的事情,根本不经过中央批准。甚至还直接在长安发生哗变,比如唐德宗时期的泾原兵变。
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皇帝李适开始削藩,当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维岳要求继承(当时的藩镇大多数都是父子兄弟相继承,朝廷无可奈何),被唐德宗拒绝。于是李维岳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镇起兵谋反。
到了783年,官军作战不利,皇帝下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转道去征战。谁知后勤工作太差,泾原军原以为到了长安后会得到封赏,结果德宗派了京兆尹王翃去慰问军队,王翃一个文官,对这件事的认识程度不够,结果招待工作极差,引起了士兵们的哗变,姚令言苦言相劝,众将士不听,姚令言派人火速报告德宗。李适听到后大惊,马上命令赏赐布帛二十车前往安抚军队 。结果慰问团刚到,叛军已经斩断城门,陈兵丹凤楼下了,皇帝赶紧出逃,躲到了奉天(今陕西乾县)。
泾原兵进城后,废掉姚令言,推举原来的幽州节度使现在的检校太尉朱泚当了新皇帝,国号大秦。一时间华夏大地上除了有四个王、两个皇帝。最后德宗还是靠其他节度使起兵勤王和妥协,才稳定了局面。
为什么各地节度使还会勤王呢?这是因为大家还尊李唐为皇帝,认为其还具有政治合法性。可见,藩镇问题的核心不在节度使,而在他们麾下的骄兵。这些全无畏上之心、忠诚之念的骄兵,陡然裁撤势必激起大乱,以中枢财赋供养更是无底洞。但也正是因为他们是从底层上来的,就没有了政治侵略性,他们唯一的要求是物质上的吃饱穿暖,因此唐政权可以利用藩镇,对各地方进行制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如安史之乱怎么起兵、怎么打仗、最后怎么平定的,这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不再赘述。
所谓有问有答,我仅对应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的问题谈一谈看法。
说起安史之乱的平定和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李泌!!此人年少玄宗时期即有才名,收到过文坛盟主张说的赞赏。和唐肃宗很早就相识关系很好,也曾力保过代宗,在德宗时期也曾献计献策短暂任宰相。可谓玄、肃、代、德四朝元老,但他一生崇尚老庄之道,无意功名富贵,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最后在德宗时期是为国家计不得已出任宰相,当然也正因为他好黄老之学,不被后世道貌孔孟程朱之辈所重,因此其名不显,否则以他的功劳和能力不说比姚崇宋景吧,至少也要和裴度名气一致吧?
好吧,进入正题。安史之乱后平乱的不彻底根源:玄宗、肃宗,骨子里抱着开元盛世的骄傲不愿意放下,短时间被叛军夺取两京不能接受急于收复两京。
洛阳刚丢失时。玄宗震惊,不顾一切要求尽快收复洛阳,其不顾领兵大将劝阻的急迫之心可见一斑?直接导致高仙芝、封长清、哥舒翰三员名将(这三位的分量在当时明星级的,水平也很高)陨落,随即,长安尚且不保遑论洛阳?
后来的肃宗呢?大体也是这个心理。当时的李泌跟肃宗献策,计策的前半部分执行的还可以,收复长安继而收复洛阳,可惜还是因为太急于找回尊严、急于收复二京,导致没有彻底根除。
当时提出的战略是:一、牵制、歼灭。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叛将,使之不敢南移一步。又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二、直捣巢穴。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肃宗统统照他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这便是李泌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但可惜的是肃宗急功近利,急于收复二京,甚至刚刚收复长安,洛阳还在敌手就急着请回上皇李隆基。
正是李泌计策的后半部分没有执行,没有听信李泌的建议,致使河北没有彻底肃清的情况下就同叛军(史思明等)议和诏安,此为第一次议和,官军未进入河北藩镇腹地。
后来史思明再次反叛也是必然的,因为官军根本就没有进入河北叛军的根据地。随后的郭子仪几十万大军在相州吃了大大的败仗,之后借兵等等总算史思明父子败了,再没人敢称帝。再一次诏安(田承嗣等众将),官军这次也没有进入河北地区,田承嗣等众将不再称帝乐的做土皇帝。
安史之乱彻底平定后百年间,藩镇割据不断,皆由前因。百年间藩镇父子相传、势力错综复杂,各藩镇间可以相互攻伐,一旦中央想削藩便一致对外。即使后来的宣宗、武宗一度小贞观、小中兴的,最后也都功亏一篑。 当代的我国邻居缅甸的割据情况可以了解下,就可以体会到宣宗、武宗这些想有作为的皇帝为什么振作到40多岁,开始酗酒性情大变了,实在是无奈、心累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末安史之乱让节度使都看到了唐朝中央已经是腐败透頂,被一个安禄山打的毫无还架之力,安史之乱是因为他们内乱而平定,不是唐中央评定的。这就好像领头羊效应,大家一看他造反差一点就成功了,那我某某某不比那俩货色强,然后就是藩镇割据,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唐朝的节度使制度给了节度使太大的权力,唐中央一衰微,地方就都想当皇帝了。东周和清末也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我已经就业了,档案也从社保人力中心调走了,但是报到证本科毕业以后就弄丢了,这样有什么影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