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之死仅仅只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韩信,刘邦,项羽韩信之死仅仅只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比如有名的陈仓和安邑,潍水和井陉之战,而且他曾经发表的一些关于军事的言论也成为了最终决定楚汉战争胜利的指导性的方针。作为一位杰出的统帅,从他带兵开始就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使天下的诸侯都非常畏惧他的战绩。
可是这样的一位军事奇才却是一位政治上的白痴。他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常常吃不饱饭,有很多的故事里面记载他经常会到一位亭长家去蹭饭,后来亭长媳妇故意整治他,早早的就吃过饭,让他再去吃饭的时候扑个空。还有一位老妇人经常给他吃食,但后来也嫌弃他无所事事到处闲逛。据说他经常遇到同乡的流氓他经常遇到同乡的流氓的欺负。这可能与他的家境贫寒,而且没有兄长可依靠有关系,但最主要的是他的性格比较特殊,因为他从小书读了一些兵书,长大之后迷之般的自信觉得自己应该是不一样的人,所以他经常挂着剑四处招摇。这也成为了一些流氓的寻求刺激的对象,但是他虽然书读得多一些,体力却不及地痞,所以就受到了钻人裤裆的耻辱。
在楚汉对峙的前期刘邦总是失败者,总是被项羽追着屁股后面打。后来原本投靠项羽的韩信,因为一直都得不到重用,就投奔到了汉王的阵营得到了当时汉王的丞相萧何的赏识和推荐,最终让他拜将成功。他也正式登上了这段历史风云的舞台,而当他被任用后他所展示出来的出色的指挥才能,也让很多人吃惊。这个时候汉王与他的关系非常的亲密,刘邦也为他提供了能够自由发挥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在楚汉两军对峙的严峻的时刻,他已经平定了所有的诸侯国,手中开始握有能够与楚汉两方并立的实力。虽然项羽派来的说客,要求他能够与楚国联合,最终可以三分天下,甚至他手下的一名谋士也来劝说他,并为他分析厉害,奉劝他要保持三方并立的局面,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刘邦不可能对他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所以他拒绝了各路说客的劝说。
可以说,他对大汉王朝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具有决定性的。但是他的功绩也的确太大,更容易被自己的主子所猜疑,所以当楚汉战争落下帷幕。他的不幸结局,便已经注定了,首先他被收走了所有的兵符等,成了没有兵的光杆大将,虽然他被封为楚王,但很快又有人告他谋反。吕后与萧何合计剪除了他。可惜了他的才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功高震主是主因,威望不能超过自己。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能力更是致命的,韩信的能力太大了。这个基本上无解,刘裕就是反例,同样的问题适用于岳飞,我可以保证杀死你。我无法保证你这么大的能力,到时候是不是造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被杀不仅仅是因为功高震主,而是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题目所说的功高震主。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与萧何、张良齐名,被刘邦评价“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被萧何评价“国士无双”。可以说刘邦的江山有三分之二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自古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韩信作为刘邦集团军事功劳最高的人,在军中威望甚高,自然深深受到刘邦这个乡巴佬的猜忌,不论是在楚汉相争还是打败项羽后,韩信要是能够选准时机谋反,可以轻而易举取刘邦而代之。
第二,韩信自视甚高,看不起刘邦集团的人,甚至也看不起刘邦和吕后。韩信是落魄贵族,刘邦集团的人都是一帮乡巴佬,有许多像樊哙这样屠狗的人。
韩信是打心底里瞧不起刘邦一伙人的,这也是为什么韩信最开始的时候选择投奔项羽而不是刘邦,因为项羽是楚国贵族。史记曾记载韩信耻于与樊哙等人为伍。
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处处瞧不起刘邦集团的人,自己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势力集团,自然遭到刘邦集团很多认人的记恨,人缘很差,所以吕后才敢诱杀韩信。
第三,在不恰当的时机谋反。韩信在自己握有兵权的时候不反,等到兵权被剥夺降为淮阴侯的时候,才联合陈豨谋反,事情败露后,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总结:韩信是军事上的天才,却是政治上的蠢材,于政治可谓是一窍不通,这才是导致他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韩信亲自领兵打下大半个汉朝江山,不可能做到和萧何、张良那样善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单干,而曾经齐国谋士蒯通向韩信仔细分析过韩信的处境,劝韩信自立,可惜韩信不懂政治的残酷不亚于军事战争,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临死前才大呼后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功高是一大因素,但不是全部,汉初铲除异姓王是国策。八个异姓王中,卢绾和韩信(韩王后代,与韩信同名。)投靠匈奴,客死异乡。臧荼、英布、韩信、彭越因谋反罪名被杀。张耳死后儿子张敖因谋反罪名下狱,幸好因为娶了刘邦女儿鲁元公主为妻才免于一死,但也被降了一级,贬为宣平侯。只有长沙王吴芮保全了自己的封国,但这和当时长沙的地理位置相对中原偏僻有关。
总得来说,从封建诸侯国走向大一统中央集权王国是大势所趋,这股潮流从战国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经历楚汉战争,吴楚七国之乱,几经反复,但大方向不会改变。韩信之死,也只是站在了历史大潮的对立面而已。
上一篇:怎样把纸飞机扔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