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坐拥20万常备军队,还有长江天险,为何东吴仅4个月就亡国了?
东吴,西晋,蜀汉坐拥20万常备军队,还有长江天险,为何东吴仅4个月就亡国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实际上,即便这三个地区被东吴抓在了手里,也难以抵抗北方的统一战争。这从后来的南宋政权就可以看出,元朝破襄阳,南宋的防守就被打破,灭亡也很快。
总结上面的陈述,可以得出结论,东吴政权的存在与灭亡,根本力量不在于东吴政权本身,而是在于北方。
在文明时代演进的过程中,传统的文明中心不足于统御全国,也就是说洛阳能够统御的地区就是北方,统御不了南方。统御南方只会削弱文明中心的实力导致战乱,而战乱一起,只会加快文明中心的衰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文明中心的河南地区经济发展恢复能力自然很快,一旦重新恢复对整个北方的统御能力,南方地区就无法作为割据政权存在。
当然,灭掉东吴,西晋王朝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毕竟河南关中地区作为文明中心无法统御南方,统一东吴只会削弱河南洛阳统御天下的能力,导致新的战乱。事实也是如此,西晋统一不久,就不得不采取落后的分封制以维持统一的局面。最终还是无法悖逆时代,短暂的统一之后,西晋又陷入了战火,历史走进了南北朝长期的分裂之中。
西晋南逃,东晋在建业落脚后,也面临着和东吴一样的局面。只是,五胡乱华的破坏力比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破坏力更大,文明中心的恢复统御天下的能力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东晋没有办法像东吴一般,等不到北方来统一。三百年的南北朝,南朝更换了五个朝代,继东晋之后是宋齐梁陈。由此可知,东吴即便不被西晋灭亡,也会被内部的政治势力推翻,毕竟仅仅依靠残暴的镇压是无法解决建业统御能力不足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代,洛阳统御不了建业,建业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统御整个南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吴政权的灭亡结束了东汉末年长达九十六年之久的军阀割据局面,使晋武帝司马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而且整个灭吴战争的顺利、挺进速度之迅速都出乎预定计划,从孙策经营江东开始到孙皓主动降晋,一共历经八十年,东吴政权曾经火烧赤壁、偷袭荆州、夷陵破蜀、兵围合肥、北伐新城,可见其实力不弱,为什么西晋伐吴之战,仅仅几个月就被晋军攻破了首都呢?我来浅谈一下,请大家来指正。
第一,孙权晚年出现吕壹之乱和皇储之争,祸起萧墙,国本动摇,东吴由盛转衰。
吴主孙权晚年,东吴政权已经出现衰败迹象,特别是吕壹专权,随便杀戮大臣,罗织罪名陷害忠臣,造成东吴国内人心不稳,而此时的蜀汉也与东吴一样开始走向败亡之路。孙权诛杀吕壹,虽然使朝政为之一新,但已经无法挽回东吴颓败的势头。
东吴太子孙登,由于去世的较早,造成太子位置空悬,新立的太子孙和,与另一皇子孙霸明争暗斗,东吴出现了严重的兄弟阋墙事件,几乎整个朝廷都被卷入这场党争。孙霸为了得到太子位置,与一直嫉恨孙和的公主孙鲁班勾结在一起构陷太子孙和,致使孙和被废,孙和的所有重要党羽都被诛杀或被罢、被流放。而后孙权有所醒悟,知道是孙霸的诬陷,又把孙霸赐死。东吴的自杀式党争把东吴送入了灭亡的轨道。
一场储位之争,致使东吴失去两个皇子,废长立幼,国本动摇,这一重大事件犹如西汉武帝末年发生的“巫蛊之祸”,一场巫蛊事件致使皇后、太子死难,从宰相到普通士兵,数万人被杀,西汉实力严重削弱,由强转弱。东吴政权也是这样,从此之后形成国主昏聩、太子年幼、人才匮乏的腐败局面。孙权临死前,东吴朝廷又发生宫女联合起来勒杀暴虐的潘贵妃的事件,使孙权病情陡然加重,很快死亡。新主孙亮年幼,无力控制政局,东吴朝廷出现有史以来罕见的虚弱态势。
第二,臣强主弱,权臣相继当道,废立皇帝致使东吴政权风雨飘摇。
孙亮继位之初,因年幼,由权臣诸葛恪掌权,诸葛恪不顾群臣反对,企图乘司马懿刚死之际发动对曹魏的北伐战争,没想到司马师援救得当,诸葛恪打败而归。孙峻、孙琳兄弟利用宴会发动政变杀死诸葛恪,独掌朝纲。孙亮继位后就接连陷入两个权臣的掌控之中,臣强主弱,局势衰危。
孙亮长大后不满孙琳专权,企图夺回实权,结果事情泄露,孙琳抢先动手发动政变,废掉孙亮,另立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对孙琳表面恭敬,暗地里做了布置,与丁奉等老臣进行了谋划,在一次宴会上将孙琳兄弟一举铲除,夺回了皇室的实权。然而,东吴政权经过内部频繁事变的折腾,已经柔弱不堪,严重的内斗使东吴走向灭亡的边缘。特别是策动曹魏文钦、诸葛诞反叛司马氏失败后,实力更加虚弱,基本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
第三,司马氏灭蜀,使东吴失去西部屏障,丧失长江上游各战略据点。
吴主孙休,他即位后虽有励精图治之举,但无法扭转东吴衰败的局面,只好做出联蜀防魏的举动,加强长江防线,任用贤臣,力挽狂澜。
司马氏灭蜀之战,对东吴政权的西部防线极为不利,长江的上游据点纷纷被占,长江下游各个防区全面失去了后勤保障和战略屏障。孙休虽然是一个守成之君,但也自知东吴大势已去,把江防作为重点防御目标,对司马氏步步蚕食长江上游却毫无办法,司马氏代魏建晋后,集中优势兵力,把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两个方向作为主攻目标,东吴灭亡指日可待。
第四,末代吴主孙皓暴虐无度,残忍凶残,致使人人自危、人心尽失。
孙休死后,东吴朝廷立前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孙皓即位之初,大有治理整顿之举,但是没过多久开始暴露出其贪婪、暴虐的本性,在位期间,他广征宫女、屠戮大臣、大兴土木,把东吴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东吴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言路堵塞、人心思叛。
孙皓的倒行逆施,忠臣良将的被杀或去世,致使东吴变成了一个空壳,朝政昏暗、人才凋零,为西晋灭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使苦于无法灭吴的司马炎大喜过望,灭吴战争迅速展开,东吴政权经过长期的内部自相残杀、实力消耗,已经变得不堪一击,西晋伐吴变成了压倒东吴的最后一颗稻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