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中之战时王平为何离开曹魏,而归降蜀汉?
汉中,蜀汉,刘备汉中之战时王平为何离开曹魏,而归降蜀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曹魏远比西蜀强大,为何王平在汉中之战时离开曹魏加入西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我来说说这事。
说到三国时期的将领王平,可能许多读者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他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在马谡镇守街亭,舍弃水源,在山顶扎营时,他曾多次劝谏,可惜未被采纳。后期他更是镇守汉中,击退魏国十万大军。
可是,他最开始其实是曹魏的将军,那么,他为何后来却投降了刘备呢? 王平,字子均,是巴西宕渠人。这个“巴西”当然不是那个南美国家,而是巴地的西部,三国时在益州境内,而宕渠到了今天,改名叫了“渠县”。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巴西郡的“七姓夷王”朴胡和賨邑侯杜濩带着本地人民投靠曹操。他“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到了洛阳,无亲无故的王平当上了校尉。
建安二十二年(217),汉中争夺战爆发,他“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在曹、刘汉中争夺战中,他选择投降了刘备,于是他立刻被作为降将的典范,封牙门将军、裨将军,虽然只是最底层的杂号将军,但总比校尉来得高。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兴师北伐,王平被任命为参军马谡的帐下前锋。到了驻扎地街亭,马谡执意要在山顶扎营,王平则认为山顶扎营,远离水源,如果被敌人在山下围困,那么必然九死一生。
因此,他“连规谏谡”可惜“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马谡军队大多四散而逃,“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合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败军之际,只有王平带领的千人部队,还在坚守阵地,并鸣金、擂鼓,一副要和魏军大战的样子。魏军的将领张合(即张郃)见王平军如此沉着冷静,害怕有伏兵,于是不敢靠近。最终,“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虽然街亭战败,但王平这个意外之喜稍稍可以慰藉诸葛亮,在发现了王平的用兵才能后,诸葛亮赏他:“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可见在诸葛亮心中,王平的地位水涨船高,同时册封多职,也体现了对他的赏识和倚重。
三年后,诸葛亮围困祁山,备受重视的王平被派去率领另一只军队驻守要地南围,司马懿派出大将张郃进攻王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再过了三年,诸葛亮去世,魏延不满杨仪撤军的命令,二者爆发矛盾。王平立刻率军讨伐魏延,魏延本想迎战,岂料王平凭借在军中的威望遣散了魏延手下的士兵,导致魏延的兵败。 于是《三国志》记载:“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这之后王平继续升迁,先是“迁后典军、安汉将军……领汉中太守。”再三年后的建兴十五年(237),“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 延熙元年(238),“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 延熙六年,“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此时,王平的官爵和地位都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了。 综合他的发展轨迹,很明显他在魏时岌岌无名,到了蜀汉则飞上枝头变凤凰,摇身一变成为了被倚重的大将。
故而笔者认为,王平投降刘备的首要原因是寻求发展的机会。魏国地大物博,能力出众者不可胜数。举例来说,徐庶在刘备帐下得到重用,而到了魏国却被赋予闲职。王平很可能也是看中蜀汉缺乏将领这一点,才奋不顾身从强大的魏转投弱小的蜀汉。
其次,如上文所述,王平本就是益州人士,彼时迁徙洛阳,毕竟是身不由己,如今刘备占领益州、汉中,正是还乡的好机会,于是他便趁着曹军战败的机会回到故土。毕竟洛阳再繁华,也抵不住对故乡的思念,在刘备军,可以听到熟悉的乡音,对于王平这样的游子,或许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种可能,便是被刘备的个人魅力吸引。或许王平在北方,久闻刘备的大名,非常倾心,便趁机投靠了刘备军,为敬仰的君主效力。亦或者,他本人是汉室的坚决拥护派。眼见曹魏目无汉帝,觉得跟随汉室宗亲的刘备才能兴复汉室,不过这种假设就纯属猜测了。 王平放弃曹魏,投靠刘备,
笔者觉得想在缺乏优秀将领的蜀汉施展抱负、想要回到家乡这两个原因是最有可能的。至于真实的理由,在史书记载不详的情况下,可能注定没有答案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我来说说这事。
说到三国时期的将领王平,可能许多读者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他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在马谡镇守街亭,舍弃水源,在山顶扎营时,他曾多次劝谏,可惜未被采纳。后期他更是镇守汉中,击退魏国十万大军。
可是,他最开始其实是曹魏的将军,那么,他为何后来却投降了刘备呢? 王平,字子均,是巴西宕渠人。这个“巴西”当然不是那个南美国家,而是巴地的西部,三国时在益州境内,而宕渠到了今天,改名叫了“渠县”。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巴西郡的“七姓夷王”朴胡和賨邑侯杜濩带着本地人民投靠曹操。他“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到了洛阳,无亲无故的王平当上了校尉。
建安二十二年(217),汉中争夺战爆发,他“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在曹、刘汉中争夺战中,他选择投降了刘备,于是他立刻被作为降将的典范,封牙门将军、裨将军,虽然只是最底层的杂号将军,但总比校尉来得高。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兴师北伐,王平被任命为参军马谡的帐下前锋。到了驻扎地街亭,马谡执意要在山顶扎营,王平则认为山顶扎营,远离水源,如果被敌人在山下围困,那么必然九死一生。
因此,他“连规谏谡”可惜“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马谡军队大多四散而逃,“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合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败军之际,只有王平带领的千人部队,还在坚守阵地,并鸣金、擂鼓,一副要和魏军大战的样子。魏军的将领张合(即张郃)见王平军如此沉着冷静,害怕有伏兵,于是不敢靠近。最终,“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虽然街亭战败,但王平这个意外之喜稍稍可以慰藉诸葛亮,在发现了王平的用兵才能后,诸葛亮赏他:“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可见在诸葛亮心中,王平的地位水涨船高,同时册封多职,也体现了对他的赏识和倚重。
上一篇:1月19日英超,利物浦VS水晶宫,你认为哪队会取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