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走到哪里都觉得家乡菜最好吃?
家乡,味道,好吃为什么走到哪里都觉得家乡菜最好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这句诗应该是最好的回答了。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下了家长独特的生命印记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最难改变的是那一口乡音,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一碗食物。
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美食就是一种文化。家乡的食物从小到家滋养你成长的食粮,是你呼吸的每一缕麦香,你的生命就是这一粥一饭堆砌起来的,怎么会忘记呢。
如果说家乡的食物是难以忘记的,那么,母亲手里的味道才是我的生命的源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吃饭任何东西,母亲的味道总是不禁会拿出来对比,因为这味道里溶解了爱,添上了情。我可以非常骄傲的说妈妈的饭是最美味的。你要问我为什么,我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就因为它是家乡,它是心灵的归依。
我特别喜欢琦君(《春酒》《粽子里的乡愁》)、汪曾祺(《故乡的食物》)的文章。粽子里的乡愁永远只有母亲能体味,所以琦君说到:“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棕。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小时候的我和琦君一样,喜欢母亲做的炒肉,煎鸡,手擀面,饺子等等,它们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现在回想起来,所有好吃的,不好吃的,都令人怀念,这是妈妈的味道,是故乡的记忆。
不是家长的食物难以忘记,只是我们每个人离家越远,就越觉得始终有一根线牵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生命不再被放逐。
不说了,放图吧,一切都是此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以来的饮食习惯,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不论多久,都不会忘记家的味道,对家乡饮食的念念不忘其实就是对妈妈味道的思念,家里的吃的虽然是粗茶淡饭简简单单,却是忘不掉的,不管走的时间长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吃妈妈做的饭菜,吃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里的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吃惯了家乡菜的味道,家乡菜独有的特色,让我不能适应和接受其他菜迥异的风味和风格。比如我家乡是川味,吃惯了麻辣,去广东就吃不惯、受不了腥味和甜味很重、没有一点麻辣味道的风格,如果不带瓶辣椒酱,这饭简直没法吃,只有顿顿挨饿。
第二,离家在外的人都会想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人想念,何况是想起来就让人嘴馋的家乡菜。家乡菜的味道饱含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人、亲戚、朋友的思念,思念之情自然而然的就转嫁到了家乡菜的身上。
第三,谁不说俺家乡好。对很多人来说,对家乡的认同就是对我个人的认同,对家乡的否定就是对我个人的否定!中国人最重视吃,“民以食为天”,对家乡认同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对家乡菜的认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习惯了,习惯了那熟悉的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我喜欢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爸爸妈妈,有儿时的回忆,温暖的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说吃那满汉全席都是好吃的,末代皇帝电影里的皇帝用膳时镜头,皇帝指点让伴臣吃的那几个菜,说明他不喜欢吃!俗话一方黄土养得一方人,大江南北 高原沿海饮食各有特色川菜辣 粤菜鲜 豫菜香 鲁菜甜,各有秋色。之所以走到哪都觉得家乡菜最好吃,那是有儿时成长的习惯,一旦一个人适应了习惯是很可怕,不好改掉的,比如好多孩子在城市发展的不错想尽孝父母时,并不见得父母愿意离开习惯生活的农村。我一同学在北方上学,感觉伙食也可以,但有半月不吃米饭感觉吃不下饭一样。毛主席酷爱红烧肉,而且不喜欢豆豉酱因为从小感觉很脏不干净,儿时饥饿时无法选择,儿时记忆深刻,一旦适应习惯会终身难忘,所以哪怕整天能鸡鸭鱼 山珍海味,终究还是家乡的饭菜味最地道,因为只有吃家乡饭时才能勾起家乡乃至儿时的味道!
上一篇:你最喜欢父母做的啥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