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各类茶叶都有哪些泡法?怎样泡才最好喝?
茶叶,盖碗,时间各类茶叶都有哪些泡法?怎样泡才最好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下是比较笼统粗糙的回答:
绿茶 /黄茶/花茶 80~90℃;白茶90~95℃+;乌龙茶95℃+;黑茶95℃+;红茶90~95℃+。
嫩芽系列的茶,适合用瓷盖碗,或者玻璃材质,开口大的器皿冲泡,同时开口大这样益于散热,以免闷坏了茶,嫩芽的茶适合用80~85的水温冲泡,水温过高茶叶容易苦涩和破坏茶叶营养物质。
条索粗壮,揉捻紧结的茶(台茶,普洱等等)适合用紫砂壶冲泡,同时应选用沸水冲泡,这样益于泡出茶的滋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泡茶的技巧有一下几种
高冲水
高冲水是泡茶时的一种冲水方式,即在泡茶过程中,手臂拍高,悬壶向杯中注水。高冲水的作用主要是使茶叶在杯中产生跳跃运动,即随水流上下翻滚,从而使茶汤的浓度上下一致。高冲水的方式主要分为直冲、回旋冲水和风三点头三种。直冲,即直接冲水至茶杯七分满的位置;回旋冲水,指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向杯中注水风三点头,指冲水的时候由低到高上下回旋三次,形成有节奏的三起三落。要注意的是,无论用哪种方式冲水,冲水的量都要恰到好处,以七分满賞为宜,保证滴水不外溢,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
低斟茶
低茶是指在分茶或茶的过程中,茶壶或公道杯的高度不宜过高,以高过茶杯沿即可,否则会致使茶香飘散或茶汤四溅。
上投法、中投法及下投法
投茶方式也是沏茶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注水和投茶的先后顺序主要分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三种方式。
上投法
上投法,顾名思义,即先向杯中冲水,再将适量茶叶从上投入其中。一般来说,上投法比较适合冲泡那些细嫩的名优绿茶,如碧螺春等。
中投法
中投法,即先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再注入少量热开水,轻轻摇动茶杯,待茶叶完全浸润后,再用高冲水法冲水。中投法多用来冲泡西湖龙井等名优茶。
下投法
下投法,即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注入热开水冲泡。这种冲泡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茶叶舒展得也比较快,茶汁更容易渗出,茶香也能完全透发出来,茶汤浓淡均匀,因此是茶艺界最常采用的泡茶方法。
此外,泡茶时也可根据室温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投茶法,比如上投法比
较适合在夏天使用,下投法比较适宜在冬天使用,而春天和秋天则多用中投
法泡茶。
闷泡法与煮茶法
闷泡法
“闷泡”,即在茶杯上加盖,长时间、慢节奏地将茶的香气和味道充分提引出来。另外,每次倒出泡好的茶汤时都要在壶里留下一部分,即“留根”一般采取“出六留四”或“出五留五”的原则。闷泡法主要用来冲泡普洱茶等内质优秀的茶,能为其滋味的形成提供充分的时间,又能使每次冲泡的茶汤的香气和滋味都醇香依旧。
煮茶法
煮茶法是我国唐代以前最主要的茶叶泡饮方式,即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烹煮,然后取茶汤品饮。煮茶的主要工具是陶炉,用酒精灯加热烧煮,再加一把紫砂制的提梁壶即可。现在多用这种方法烹煮已经泡到茶汤变淡的上等茶品,因不舍丢弃而继续煮之,以续其茶香。
关注我,了解更多茶叶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来是问题被合并了。
对于好茶和泡好茶,其实在我看来并不复杂,好看,好喝,好闻,色香味形始终都是衡量好茶,也包括其他物品的一些的基本条件,只是各地的茶叶各自的要求不同有些差别。
好看,除了干茶好看,也要茶汤好看,大家不厌其烦的讲解一些条形形态,总结起来就几点,茶叶要完整,除了红碎茶这些特有工艺以外大多数都茶叶都要叶芽完整,谁都不希望一把碎哝哝的茶叶然后喝一口满嘴都是,神茶那些炒作型的金融茶就除外,人家是非得敲碎才能装逼。
其次是颜色要活,所以有的工艺为了茶叶有光泽对一些陈茶处理上还会偷偷摸摸的添加白糖之类的增加亮光(炒青上有这样的),其实对颜色要活只增加光泽也是一种误解,颜色活是一种柔和的新鲜感,茶叶作为食品我始终是认为有保质期储存条件的,灰蒙蒙的,过期的,氧化过度的,我一直认为是不健康的。这里有忍不住怼一句神茶,哪个茶叶骗子最早开始忽悠的越陈越好?
颜色好看自然还有茶汤的颜色,个人认为好茶汤首先是通透亮,不惯是绿茶还是红茶,清澈是首选,茶汤水是水溶液不是乳液更更不是什么混合物,茶汤浑浊,甚至是酱油汤,在头条见过不少吹嘘神茶的酱油汤,不起鸡皮疙瘩吗?近些年就是以小混淡为特点的信阳毛尖都在走清汤的道路了,通过茶种工艺的改变,神茶还是靠忽悠吹嘘炒作那些山头满天飞为酱油汤在树碑。
好喝,茶叶最基本的就是饮品,除了极少数的投机分子和茶叶骗子忽悠越陈越好以外,绝大多数的人了解购买茶叶就是为了喝的 ,好喝就几点茶叶不苦涩香润甘滑,历代茶师大匠茶叶工作者改进技术,改良茶种的目的是为什么?不就是让茶叶更好喝,苦涩味更淡,甘味更好,所以从最早最简单的蒸煮晒到压榨除苦,再到高温炒制,再到各级程度的发酵,核心就除苦涩 增香润,每段到最后总是拿神茶当反面教材,神茶的大叶茶的茶种是没有改良过的落后茶种,其工艺更是古老落后的炒晒技法,七十年代在香港发水茶的技术改良了个卫生版的渥堆技术,总得来说是边销茶的粗枝大叶粗劣品质和极差的口感,和港台茶叶骗子忽悠过期茶叶不谋而合才有现在铺天盖地的神茶理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