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蜀汉,蜀国《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军师联盟》热播以来,网络上似乎兴起一股抬高司马懿,贬低诸葛亮的热潮,之前也有高晓松和老梁对诸葛亮提出质疑,特别是老梁,连“奸诈小人”,“嫉贤妒能”这样的词汇都用上了,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只想说:大圣,快收了神通吧。刨除演义成分,就算是正史,诸葛亮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出将入相的传奇人物之一。
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207年,奔走半生的刘备47岁,依旧没有半寸土地,还在感叹自己髀肉复生,而此时的曹操,以二分天下。
外交才能
诸葛亮十年27岁,刘备三国茅庐,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书《隆中对》,短期规划,拉拢刘琦。
一年后,曹操南下,刘备既败,此时刘备一度打算南下广西,如此,刘备就彻底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舞台幸好诸葛亮和鲁肃拦住,才转向孙权领地逃亡,沦为寄人篱下的客军。曹操大兵压境,曹操本人和曹操很多谋士都以为孙权必定会杀了刘备而降服,就好像公孙康杀二袁。
幸好有诸葛亮居中纵横,终于定下了连吴抗曹之计,令刘备绝处逢生。很多人说,并没有精彩的舌战群儒。但是,一方面,曹操当时的目标是刘备而非孙权,也可见孙权是深服诸葛亮的,以至于孙权让诸葛瑾劝说诸葛亮转投自己;另一方面,诸葛亮尽可能的在孙权面前,是刘备争取到了最好的待遇,虽然本质上是新依附的客军,一如此前刘备归附曹操、袁绍、刘表一样,但名义上却取得了同盟者的地位。
政治才能
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给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利,同年南中多地叛乱,曹魏虎视眈眈,东吴趁机揩油,蜀汉政权危在旦夕。
诸葛亮第一时间外结孙权,平定南中,抚平内患,休养生息,充分发展国力。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治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资治通鉴》引文
诸葛亮治下的蜀国: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此时,蜀汉百姓富足,国已富饶,拥有了战斗的实力。到了228年,诸葛亮才上书第一次北伐,而百姓们的态度呢?
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季汉政权的北伐有其自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其正当性;内部不团结,派系林立,仅靠诸葛亮个人威望很难压制,这是其必要性——魏延“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李严“用性深刻,苟利其身”;孙权评价说“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陈寿评价“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搁现在,恐怕都会来句,这都什么人呢。
所以,不论掌权者是谁,早晚都要北伐,这是季汉政权的直接需求。
《三国志》中,从头到尾都没提过诸葛亮北伐有什么“劳民伤财”,陈寿反而大肆赞扬诸葛亮的治国和治军才能。如今有记载的对北伐的批评,所谓【穷兵黩武】,指的是蜀汉后期,姜维时期的北伐,”民有菜色”,是快亡国时黄皓乱政的锅,诸葛亮这时候早就死了十几年了。
最初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秉政,“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本质上还是诸葛亮时代的延续。一直到刘禅亲政时期,陈祗守尚书令,”上承主指,下接阉竖 ”,蜀汉的政治氛围才江河日下,人才选任渐趋不堪,公然搞起了亲亲疏疏,主要岗位几乎无益州士人立足之地。加上政治内斗和北伐损耗,最终导致走向结局。
军事战绩
亲自举兵南征成功,打了两个季度就搞定,还赚足了军资,国家富饶。
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的问题败北。
第二次北伐,粮尽退军,杀王双。
第三次北伐,取了魏国两个郡。
第四次北伐,“甲首三千”,打到司马懿“畏蜀如虎”。粮尽退军,射杀魏国当时前三的军事长官张郃。
第五次北伐,打到司马懿跟魏明帝演双簧,千里请战。诸葛亮逝世于军中。
执政十二年,把一个敌国觉得动动嘴皮子就能招降的国家,打造成了富裕的铁桶江山,还能围着面积十倍的敌国打。
同时代的人,上至百官敌国友邦,下至士族朋党平头百姓,都对诸葛亮给予高度评价。反而是千百年后不读书又爱道听途说的键盘侠们左一个”穷兵黩武”右一个”洗脑所致”。
不是《三国演义》误导了民间对诸葛亮的评价,而是诸葛亮千百年的盛名,造就了一千一百年后的《三国演义》里的神乎其神。这个因果顺序不要搞错。毕竟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是比演义中杰出、完美百倍的存在。
诸葛亮刚去世,蜀地百姓要求为其立庙,不立?那我们就自己野祭。戎夷野祭,尊诸葛亮为祖,少数民族同胞也在祭。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
诸葛亮死后四十年左右,百姓们还在各种追思。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譬也。
诸葛亮死后100年左右(该故事时间有存疑,但不妨碍说明):是说桓温征蜀时,遇到一个当年曾经伺候过诸葛亮的小吏,小吏如今一百多岁了。桓温问你觉得当今有谁比得上诸葛丞相?白发苍苍的小吏回答:丞相在世时,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丞相不再后,才发现无人能与他相较。
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到唐朝,这时候诸葛亮死了有500年了吧。
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哉。
到宋朝,差不多800年。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到清朝,死了1500多年了。
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传为诸葛公服。所居深远者,后遂不除。
嗯,一千七百年了……
“我在1938年进了四川,见到川北很多地方的人头缠白布。他们并不是穆斯林。有人告诉我,他们的祖先为诸葛亮戴孝戴久了,缠白布缠成习惯,不缠就会头部受凉,因此而永远缠下去,子孙相沿,直到今天。
上一篇:关于最近一部由于谦主演的《老师,好》,你认为这部电影会有什么反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