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蜀国被晋灭亡后,吴国是怎么坚持十几年的?
孙吴,蜀汉,吴国蜀国被晋灭亡后,吴国是怎么坚持十几年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蜀国被晋灭亡后,吴国是怎么坚持十几年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魏政权虽然是在265年灭亡的,实际上249年司马懿杀了曹爽后,曹魏政权就已经掌握在司马家族手里了,直到司马炎把魏元帝曹奂踹下台,建立晋朝,当年司马昭在伐蜀汉前,和众将领说过,打下蜀国后,整兵3年,再顺着长江水陆两军一举击破孙吴,《晋书·帝纪第二》“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
三国鼎立州郡图。
国家大的方针定下了,结果计划只执行了一半,打下了蜀汉,司马昭就中风归西了,司马炎代魏建晋后,按理说晋具备气吞山河之势,拿下孙吴如探囊取物,只需稍作整顿就可动手,谁知这一等就是15年,放任腐朽的孙吴苟延残喘了15年,难道司马炎不想拿下孙吴统一全国吗?不,他很急,只是被别的事羁绊了。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司马炎代曹建晋,一边稳定政局,一边积极备战,拿下孙吴就是眼巴前儿的事情,结果268年,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发水灾,波及司州和洛阳,各地赈灾,好不容易攒下的粮食都赈济灾民了,《晋书·帝纪第三》“青、徐、兖、豫四州大水,伊洛溢,合于河,开仓以振之”,于是伐吴之事只能延后。
图为南京石头城遗址,是当年东吴的第一军事要塞。
灾刚救完,又有好消息传来,孙吴的夏口都督孙秀带着部队投降了晋朝,马上封会稽公,任骠骑将军,伐吴提上日程,结果西北秦州、凉州两地的鲜卑联合诸胡部落起兵反晋,屡陷多地,司马炎忙派大军平叛,双方犬牙交错,一这打就是9年。
王浑,晋灭吴的统帅之一,任征东大将军,封京陵公,死后谥号单字”元“。
期间吴主孙皓看准时机,打起了秋风,屡犯晋边,还亲自坐阵,攻打江夏、襄阳、合肥、交趾等地,当时司马炎重心在西北跟胡人干仗,抽不开手,直到280年西北鲜卑诸部被彻底平定后,马不停蹄的挥兵南下,20万大军直捣建业,不到4个月就灭掉孙吴,比当年灭蜀汉还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凡事都要有个来龙去脉,东吴多撑了这十几年的原因、没有撑到西晋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就让我用陆机的《辩亡论》通俗的说法把原因说出来:
天降大任于大皇帝孙权,他以奇异之举继承父兄高洁之行,以圣明之心建立王业的宏图。孙权处理政事时,咨询前辈成功之法;颁布律令前,参考传统风尚。再加上专一坚定,申明节俭,访求贤才,好谋善断,送束帛以招贤于隐居之所,擎信旗以纳才士于里巷之中。所以豪杰应声响至,志士慕光跟从。超群之才来归,如同辐条聚于轮毂,猛士迭至多如树林。以下略(东吴的人才篇)……他们谋划不遗才智,举动不失良策。所以能割据一方,统辖荆州吴越,而与天下争衡。
赤壁之战、西陵(夷陵)之战、灞须之战、蓬龙之战,让刘备丧命永安、曹兵只轮未返,全军覆没。从此魏、蜀二邦之将,丧失锐气,挫伤锋芒,势遭重创,财力匮乏,吴国轻视二国而坐观其衰。
所以曹魏派人请求友好,蜀汉请求结盟,于是(孙权)登上吴天子位,与魏、蜀三足鼎立。向西割据庸、益二地郊外之地,往北占有淮水、汉水之滨,东边包有百越之地,南方囊括群蛮之外。于是讲究三皇五帝的礼仪,搜索夏、商、周的音乐,特祭上苍,礼让诸侯。猛将强兵,沿江设防;长戟大矛,闻风奋起。各部长官在高层周密规划,士、农、工、商在下各自发展其业。教化边民使其和谐,风教扩展到远方。
派一介使臣安抚巡视外地,大象骏马,驯养于外厩;明珠瑰宝,闪光于内府。珍宝纷至沓来,奇玩应命送到。使者轻车缓行于南蛮荒土,作战的军车闲置在北野。平民免于战乱之患,戎马解除待战之忧。帝王之业因此而巩固。
大帝孙权过世,幼主孙亮即位,奸臣横行无忌。景皇帝孙休随后兴起,虔诚遵循前代旧法,政事无大过失,是遵守成法的好君主。
到了孙皓即位初期,旧法未废,老臣尚在。大司马陆公(陆抗)以文职武略振兴朝廷,左丞相陆凯凭借正直而极尽进谏之能,施绩、范慎以威严稳重显达,丁奉、离斐靠威武刚毅著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邵之辈掌握机要。而孙皓虽然有“病”,得力的辅佐之臣依然健在。
到了吴国末年,诸老臣已经死去,然后黎民百姓生出离叛之心,皇室宫廷呈崩溃之兆。吴国气数随朝政变化而衰微,晋师紧随气数而伐吴。吴国兵败的士卒临阵脱逃,国亡而百姓背井离乡。城池都没有篱笆坚固,山河也不如水沟土丘险要。晋兵没有公输班的云梯那样的器械,没有智伯引汾水灌城那样厉害,没有楚子攻宋筑房扎寨那样长期围困,没有燕国乐毅破敌济西那样的军队,用兵不过短短时间,就扫平吴国社稷。即使忠臣耿直愤世,烈士以身殉国,又怎能挽救吴国于灭亡呢?
曹操、刘备的武将,不是晋国所能选得;攻入石头城的军队,也没有昔日曹刘军队那么多。攻与守的道理,或者有前人的成法。山川险要的地势,也不会突然改变。但成败的道理颠倒,古今的趋势迥异。为何?是因为孙权、孙皓二人的政治教化不同,使用的人才各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蜀国给西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那就是要想一战灭国,必须要多路牵制,让其中一路突破,迅速撕开一个越来越大的口子,直至对方的防御体系在多点上均遭破坏,无法实施补救。
而一旦打成持久战,拖上个半年,粮食不继,就只有像钟会那样考虑撤退了,这样取得的战果就会比较有限,如果后期无法巩固,还有可能被对方试图重新夺占,陷入反复的拉锯战,引起大量消耗。
曹魏灭蜀之战,动员了十八万兵力,兵力上的消耗倒不算很大,而且刘禅出降之后,还补充了十余万兵力,最大的消耗主要还是来自于军用物资。《袁子》言:“国家前有寿春之役,后有灭蜀之劳,百姓贫而仓廪虚”,寿春之战距灭蜀之战有五年时间,依司马昭原先的设想是,攻克蜀汉之后三年,再顺流之下灭吴,而考虑到灭蜀所带来的巨大消耗,以及吴国总体实力要强于蜀国,战争准备用时七八年按理说也够了。
上一篇:用草莓种植袋种植四季草莓效益怎样?管理到位的前提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