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会说“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文人,自己的为什么会说“文人相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人相轻,如果按字面去理解,本身就有偏差
文人,代表有学识或稍有技艺,见解的人。
任何技不,见解,在未达成共识和比较的情况下,都会出现指点,辩论的现象,这是事物通过比较,择优而录的必由途径,无可厚非。
但大家为什么会以\"文人\"作比呢?
其实,这是文人的职业造成的。
任何一种现象,事物的传承,不但需要口传,还需要文字的记录,当一个文人将某一事物书著公开后,人们自然同类相比,随之而来的,就是辨论了。
相轻,非文人专利,只不过文人将这一现象记录了,传开了,面广了,知道的人多了,以为是著作者本身的宣扬,所以,造成了文人多相轻的假象而已。
所以,不要把一句成语,俗语概念化,侠义化,是发现问题本质的关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会有文人相轻的现象呢?
我们可以根据从事不同的行业划分为好多的群体,有的人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人会是侧重于实践研究。不论是那一群体都可以归结为这两大研究,即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不但是文人相轻,其他人也会相轻的。
我们先从精神方面来比较,不论一个人做的有多么优秀获得了多少人的认可,依旧会有人对此不满的!我们再从物质方面来比较,一个人如果很拮据,其他人的人会认为他(她)没有能力,对其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有的人很富有,但也会被认为是为富不仁或是暴发户式的横来之财!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文人相轻吧!
既然称之为文人,说明是有很多学问的,在理论研究领域深耕了多年,他(她)的理论研究已经在某个领域深深地扎下了根,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研究特色与所推崇的领域!举个例子,一个人喜欢喝茶,他(她)所喝的茶是多年不变了,并且形成了他(她)自己的某类茶的茶文化,他(她)并不会因为你的说辞而改变,他(她)甚至可以认为你是对他(她)的喜爱的侵略与破坏!
文人相轻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固守与坚定,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判断他(她)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真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换而言之,我可以引用一句话,它是哲学课本上的一句引语“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人相轻是个美其美;到达第二阶段便是承认别人的美丽,认可他人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了;双方或多方彼此认同了,便可达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大同了,即我们所说的所说的博士学位了,即Doctor of Philosophy(PhD)。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像这个社会一样,鄙视链一直存在,
很多时候,承认他人,就会否定自己。
尤其一个人的三观完全建立的时候。
文人的圈子。更甚之。
毕竟假文人那么多。
以前是百家争鸣,现在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社会现象!
这种社会现象无所谓好坏,因为本身就是一种文域竞争!
正因为有了文域的竞争,才有了今天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姿多彩!
不能把恶意污蔑、诽谤、诬陷他人的文人归类于文人相轻的阵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以来,断文识字人少,文盲多,所以文化乃为稀缺资源。谁拥有文化,谁便自信满满。即便社会不承认,那“我”也有文化。由此,有文化,是一种身份的骄傲。
但文人为什么相轻呢?
一是文化二字简单,其内涵却浑深广博,你知一二,我知三四,相互比较,谁都不服。二是同一种文化,却各有各的理解。于是便有了风和醋这种玩意相互喂食。三是文化运用的效果有偏差,使得文化主体人不服气。于是就产生了贬损。
比如我和我一同学,学历相当。但我下笔成文,他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周正。但他做了编辑,成书若干若卷。赚着轻松的薪水。而我却在砖场背砖头。灰头土脸。对于他的作品,怎能不相轻?
当然,也有一种文人相轻是借机炒作。当代十分普遍。
这个现象无所谓好坏。人心在便是非在。文人相轻,王候相争,鸡飞狗跳,构成了生动的丰满的现实社会。爱热闹的去参与一下。觉得无聊,喝酒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看书或者名言警句,不能光看它表面上的意思,还要看到它内在的本质。
其实有两种情况,还有一种是文人相惜,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文人相轻?如果一说出来,可能一文不值,就良心和人心的问题,好人和坏人的问题,观点和立场的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