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草字头的“荤”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最早指代肉类的是哪个词?
草字头,荤腥,是指草字头的“荤”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最早指代肉类的是哪个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草字头的“荤”为何会成为肉类的代词?最早指代肉类的是哪个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字创造发明的时候,人们吃牛羊一类的肉为主。
牛羊吃草,家畜。
家里有车一般饲养放便运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梁武帝兴佛
梁武帝(464-549)萧衍,为南朝梁代皇帝。为人勤俭、好佛,曾四次舍身寺庙,甘为役事,又经常举办法会,大兴佛事,广建寺塔,致当时南朝佛寺达七百余所,僧尼达十余万人。 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僧人多了,供给耗费就负担沉重,管理就成了大问题。而且梁武帝以前出家人都吃肉的。这让一直俭朴的萧衍感到应该改革。
二、《首楞严经》说,出家人所吃的肉,不是真肉,是佛力变现的肉,而所变的肉,也是五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或它自己死的,或鸟食残余,并且明确说,佛涅槃后,出家人不可以食肉,不仅不能食肉,还不能起伤害众生的念头。
三、僧人众多,自律不够,持戒不严,带来很多问题。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他在念《楞伽经》时受到感动和启发,就决心提倡素食,于是作《断酒肉文》,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以王法为后盾强制执行。
四、佛家戒五荤。“荤”是素菜。特指大蒜,小蒜,韭菜,葱,洋葱。食之味大,口臭,于佛不敬。肉叫“腥”。梁武帝禁食肉,自始荤腥皆禁。 从此,于僧人来说,荤菜腥菜都是禁菜。 在长期的使用中荤腥渐渐被简化为“荤”。而此“荤”之义包含了“荤腥”两个方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为什么“荤”是草字头呢?
因为“荤”本来就是植物。这个字看小篆其实就很清楚,就是车前、路边的草。本意是指蒜、葱之类的有味道的植物,在现代属于调味的配菜系列。
《说文解字》中有释义:荤,臭菜也。《仓颉篇》也指出:荤,辛菜也。
古代对“荤”字的释义,所谓“臭”,并不一定是指臭气,而是指“辛”,即味道特殊,刺激,不像其他蔬菜有自然香味。不过喜欢这些辛辣气味的人也很多,像川湘贵地区,离了这些配菜,做出食物来就寡淡无味。
而对于古代的中原人来说,吃东西也就是煮一煮,口味都是偏清淡的,所以这些“辛菜”对他们来说就是异类。就好像如今江浙港台的人跑到我们湖南来吃菜一样,辣椒的刺激对他们来说比“臭味”更大。
古代又没有口香糖,缺乏好的净口技术,那么要保持谦谦君子的形象,不在说话的时候产生异味让别人不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吃这些有异味的菜。古人也很爱惜自己的形象啊,像宋之问口臭,就长期口含鸡舌香,试图解决这个毛病之后得到武则天的青眼。
而修身之人,就更加讲究了。平日里就吃的素净,哪一个成仙的人会散发异味?这是对仙风道骨最大的不敬。所以,戒荤——不吃辛臭食物就是每一个修道、清心、向佛的人必须要抵挡住的口舌之欲。
而且这也不算难事,同时让自己心清体健,何乐而不为之?
所以,道教、佛教以及注重形象的自持人士就达成了共识。
通谓芸苔、椿、韭、蒜、葱、阿魏之属,方术家所禁,谓气不洁也。
注意,这里是“方术家”所禁,什么是方术家?就是道佛成型之前的神仙教派,忽悠秦始皇,然后被坑杀得最厉害的人。这些人装神弄鬼,炼丹求仙,想在皇帝面前求得利禄,形象保持那是绝对少不了的。就算是忽悠普通人,有谁见过一个神仙一开口就是韭菜盒子味道的?
为什么禁?“气不洁也”。自己不舒服,又破坏神仙形象,当然该禁。而道教本来就是神仙教的变种,这个习惯就保留了下来。
佛教称之为“五荤”,大致指葱、蒜、韭、薤、芫荽等,又作“五辛”。
一个正常人都不喜欢和满口异味的人交流吧,何况靠近神佛之人。
那么这种指代异味植物的“荤”,怎么又变成了肉的代言词呢?
在“不食荤腥”中,荤是“五荤”,而“腥”才是指肉类。其实也很明显,荤是草字头,腥是肉字旁。不过大概是肉有“腥”味(牛、羊、鱼等各种都有),所以在制作这些肉菜的时候,加入刺激性味道的配料来除腥是不可避免的。而对“辛菜”的适应随着人的口味在慢慢分化、改变,你不吃韭菜,我不吃大葱,他不吃大蒜,但是这些配料在肉菜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荤腥”两个并列结构的词可能就慢慢转化成了偏正结构,变成了“带有刺激味道的肉食”的意思。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佛教推广方面有两个功劳,第一是建了很多寺庙,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嘛,都是他在位的时候建的。另外一条就是为佛教僧众制定了戒律,也就是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从东汉到梁,几百年,在萧衍手上有了完成了汉化的重要标志。
和尚们不吃肉,是从这个时候起的。跟佛教原始教义没有关系。
印度人咖喱味重,也是不提倡吃“荤”的,但是不戒“腥”,是可以吃肉的。不过后来佛教在印度被灭,然后从中国回流,不知道这个戒律是否照抄了回去。
反正大家如果看到有和尚、道士吃肉,用不着稀奇。
不过是一个人为的规定而已,佛道义理的精研,哲学思想的进阶,与吃不吃肉的关系不大。就去看西游记吧?要是蟠桃宴真的只有桃子,岂不让人心里发齁?这些都是人的想像、人为规定而已,你愿意守就守,不愿意守也没关系。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
实际上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说,人作为杂食性动物,不吃肉只会营养不良。素食者别喷,因为今天你们有很多代餐提供维生素ABCDE,古时候人哪有?要不然为什么古时候是个老和尚就有舍利子,而现在怎么那么难烧出来?不是你们佛学境界不够,是营养结构改变了而已。
上一篇:酒量不高的人在酒桌上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