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知道石家庄结婚都有哪些习俗?
婚俗,馍馍,女家谁知道石家庄结婚都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街亲和婆家亲戚招待完毕,在院中(天地爷前)摆上了大方桌,铺上了床单,由男方的大娘、婶子和新娘子的母亲,与新娘子的大娘、婶子就在这个桌前开始唱念娘家客的贺礼,俗称“摘食奁念赏送”顺序一般由新娘的母亲先从新娘子的老娘家(外祖母家)开始唱念,从古至今沿袭着过去的讲究,凡是冲着女方(新娘子)家来贺喜的宾客,都属于“送饭的”贺礼就是拿“赏送”(指布料,物品和现金)。舅舅、姨姨、姑姑、大娘、婶子,兄弟姊妹的礼节比较重。其次根据亲戚的远近或朋友的薄厚而不等。念一家大娘婶子转到婆家大娘、婶子之手,最后唱念父母对女儿的陪送(现已高档家用电器为多,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摩托等)甚至有条件的陪送闺女现金可达多少万元的也不为稀罕。所有唱念的“赏送和陪送”的东西与现金属于新娘子所有。唱念完毕后,亲家双方礼尚往来象征性的互斟对饮,有词曰“亲家母满满盅”。婆家和娘家商议各自出钱放入新娘房中的箱柜中,俗称“压柜钱”钱的多少由过去的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摘食奁捞”结束后,开始招待女方来客,过去,娘家客的酒席上多把“送饭大馍馍”熘熘上席吃(俗称“尝尝口头儿”)。现在,席间凡属娘家来“送饭的”每人发一个娘家的送饭馍馍,有时怕馍馍发不够,一般采取大人给个大的(这是母亲给闺女的送饭馍馍),小孩年轻一点的给个小点的(这是姑姑姨姨蒸得送饭馍馍)。可这个馍馍在席间没人吃,公开将这个馍馍留下带回自家,女家客留下了,“袖馍馍”的习俗。娘家的宾客都按排好了,还要招待女家的长辈,要专设一桌称之为“亲家席”,男家长辈陪席,男女成婚媒人(称为牵线搭桥的功臣),属双方的有功之人。列座为“亲家席”的有男女双方的老爷、爷爷、舅舅、姑父、叔叔、大伯辈分的帐房先生,姨父辈分的不上席。参加人数不过十来个人,现已改革了过去的做法,凡属能沾边的一齐上,列席“亲家席”的人数多得高达二、三十人。酒菜质高量足,可名副其实地称得上“会亲家”。井陉一带有一种习俗,“门上”(吹鼓手)还有半桌亲家席(意思是亲家席上的盘子,门上也有一半桌。“亲家席”撤不了“吹鼓手”不能撤。新娘子的父亲“过事”当天不到男方家;母亲要到闺女家送饭,又称“打食奁”:主要关照女方家的亲友赴宴,但却不在新郎家吃饭,据说是怕吃穷闺女家,也有熟识的亲明叫母亲去吃饭的。
6、闹洞房:过事当天的晚上,井陉一带有“闹洞房”的习俗,旧时留下一句话“新婚三日无大小”,当村的男男女女结伴来到新郎的家中闹洞房,大家在一起快乐欢畅,几乎忘记了什么时辰,直至到深夜还不罢休。本家的弟媳侄子前来要求新郎新娘连夜给炒干粮(白面条切碎块,上锅炒熟),新郎官当助手,旁边烧着火问新娘子,“你这是翻什么?新娘回答说:翻光景哩!围观的人在一旁起哄的喊口号:新媳妇,炒干粮,不炒干粮就挨擀杖。大家要上干粮还不罢休,还有的取乐将洞房的窗户纸捅破,燃柴草,辣椒向屋内煽烟熏呛新娘,甚至有调皮的小伙子,拿上长棍子,往毛缸里蘸上茅粪,从窗户里捅进去,新娘子用手一捉(拽),弄得两手臭气难闻。过去的人,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你一个这点子,他一个那点子,非常热闹,喜喜哈哈,男家的父母目睹此景还无法干预,更不能嫌弃。闹洞房算是结束了,接着便是晚辈们还要潜伏在洞房的窗外“听房”。
新娘结婚后的第二天,从打扮上就有了变化,开始把头发盘成“缵子”,称之为“媳妇头”,其后拜神主、拜公婆、拜族亲,受拜者给予赏钱,俗称“磕头钱”。
当天上午娘家派人(弟、侄儿)将新婚夫妇接回娘家,俗称“回面”。中午饭,一般是吃饺子的多,有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常搞个花样,在饺子里面包上红辣椒、花椒、钱币等物,耍笑新女婿。在过去到了第三天,婆家又接着派人带着馍馍,到娘家将新娘新郎接回,称之为“住三日”,到了六天的头上,娘家人二次将闺女接回娘家,直到一个月的时候,又将闺女送回婆家,这叫做“过月”。
随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旧的婚礼习俗也悄悄地发生变革,以各种新颖而又意义深厚的形式取而代之,有的在礼堂或饭店、餐厅举行婚礼,司仪主持,双方父母亲朋参加,如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
五、婚后礼节:第一个麦收季节,“新女婿”要给岳父家送回礼馍馍,第一个春节要送拜节馍馍。送馍馍多少不等,新娘子婚嫁当天亲婶子、大娘、哥嫂“送饭”时除了携带贺礼(布料、钱币)以外还要装“食奁馍馍”,每户30个馍馍,因此拜年时,每户4个馍馍。一家子,远一点的婶子、大娘等。贺礼就比较轻,也不装食奁馍馍。拜年时,每户给2个馍馍。第一个大年初二新女婿要拜年,岳父母为新女婿的到来,提前准备好酒宴及一切,新娘子的婶子、大娘、舅舅、姨姨、姑姑等亲近的都应邀前来热闹,岳父母提前给新女婿准备好拜节钱。新女婿叩拜岳父母后,当场给新女婿“拜节磕头钱”,由过去的几元、几十元、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其次再由家人领新女婿到长辈家,婶子、大娘家一一叩拜,新女婿在这天会得到应有的报酬“拜节磕头钱”。新婚夫妇第一年都要到双方的亲戚家“拜节认门”同样都有不等的拜节钱等候着。新娘子在大年初一也是用同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公婆大人及婶子大娘等拜年叩头的。
六、其他类:⑴ 改嫁:旧的传统观念“男尊女卑”极为严重,男的丧偶可以续娶也有一夫多妻的,可女的就大不一样了。女的丧夫之后,则不准改嫁,还要“守节”守寡,因而年年轻轻守寡者甚多,甚至有的十几岁刚刚过门就失去了丈夫,那也不允许你再嫁,只好在家“守妇道”,这样处处受人鄙视,成了不全奂的人,吉庆场合你迴避,娶亲,聘娶客,送客避忌。既然因生活艰难或公婆虐待而被迫改嫁者,婆家人还要从中索取彩礼极苟,称谓“卖寡妇”。即便答应了须向公婆叩头告别,向亡夫之灵烧“离别纸”,方可回到娘家,等待新夫来娶。解放后旧得婚姻制度已改革,男的丧妇,女得丧夫,改嫁或再婚,人人平等,不再受任何歧视。
⑵招赘,凡有无儿者招婿,俗称为“入赘”,井陉一带也称为“倒扎门”,或“上门女婿”。有的实行男到女家得改名换姓,顶门立户,所生儿女要随母姓等观念之多。旧时,入赘者,往往被乡人小视低看,还要受家族的欺侮,致使你难以抬头。解放后,新的“婚姻法”颁布后,男女平等,同样享有继承权,女婿随个人心愿,可不改姓氏,子女的姓氏随父随母都可以。
井陉婚俗源远流长,规模以不同区域、家庭条件和地位确定,婚嫁礼仪、婚庆典礼风格不同,场面热烈、欢畅、喜庆、祥和,地区特色浓郁,礼仪乡风繁多。在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弘扬社会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现代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个别区域尤其是 大中城市,传统婚俗逐渐不再沿用,即使在广大农村,只凭口传身教,婚俗难以完全得到传承,许多地方对传统婚俗不太讲究和简化,繁多的婚俗礼仪逐渐淡忘和遗弃,出现濒危状况,亟需保护。
上一篇:因为异地分手了,想复合,我们都还放不下对方,有机会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