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教师,学校,农村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
加强学校的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手抓教师的管理,一手抓学生的管理,双管齐下,科学有效的加强学校管理,另外,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管理达到最佳化和常态化,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努力夯实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要立足校本教研,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同时,要与其他学校的教学研究相融合,加强互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性
学校要在如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上狠下功夫。除了依据国家政策,提高教职工待遇和职称评定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外,学校要多组织研讨会、座谈会、与其他学校的联谊活动、听评课活动、观摩活动等,还有要求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等,激发教师的潜在动力。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书法比赛、故事词朗读比赛、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的不正之风,要求学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坚守教师的责任和职业操守。
六、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例如,如何关心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和表现较差的双差生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在广大农村树立极高的威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要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刻苦拼搏,开拓创新,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努力办好质量过硬,作风优良,科学高效的高质量学校,为实现“人民心中最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看了一下其他答友的回答,似乎和我个人的看法不太一样。我就是在农村教书的老师,我觉得我在农村教书最头疼的是联系不到家长,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家校配合。
现在农村教师的待遇已经提高了一些,比如有乡镇补贴之类的。待遇的提高固然会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但这不是直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办法。
农村也有很多教得好的老师,优秀的老师支援农村教育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事实上优秀的城里老师忙着捞金去了,有几个城里优秀的老师愿意来农村教书?真正安心在农村教书的还是这些农村老师。
而目前这些农村老师教的学生成绩确实远不如城市老师,这是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决定的。
我教的一个普通班,班上有个学生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在地上爬,逗别的同学笑,一个班级就被他搅坏了。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还是打电话给他的家长,向家长反映了他的情况,家长误以为他的儿子脑子有问题,第二天就来学校了。来了以后就问我:“老师,你觉得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如果是的话我带他去医院拍片子。”“老师,你觉得他会不会吸毒,我看他脸色发白……”作为孩子的家长,这些问题要问老师,当老师的我只能告诉他,他的孩子脑子没问题,就是上课太闹腾,别的我也无法判断。最后丢给我一句话:“说白了,我很忙,我没时间,麻烦你帮我管严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老师我无言以对了,家长根本没有把孩子的管理放在心上,送进学校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 ,并且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长根本无法照管孩子。
农村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能好到哪里去呢?大部分农村家长是没时间也没能力来管理孩子的,他们没时间是忙于生计,没能力是自身没什么文化,这就成了恶性循环了,一代又一代都不能重视教育。光靠老师,能怎么样呢?毕竟一个班60人。(之前都是80人以上的大班级)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先解决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农村人的生活状态,这不是单纯靠老师或者学校就能完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享受比城市教师较高的津贴和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下心来教书育人。其次,在职称评定和聘任方面要给予优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中小学硬件配置弱、生源基础差、师资力量欠缺,加上家教配合缺位,与城区学校相比,教学质量存在明显差距。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就要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从自己所处的西部地区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校点布局
我身边的一所中心校,地处区县边缘。九十年代乡镇撤并行政机构搬离,道路、通信等设施日渐破败。新进教师闻之色变避而远之,部分在校教师也心猿意马无意久留。老百姓城镇购房、外出务工带走不少学生。学校人气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师生共计不足百人。其辖区一村校,一个学生、一个老师,四目相想望,孤影斜阳,甚是凄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