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一章说天长地久,天善利万物,这个六爻卦水卦在天卦的上面,水不就是上善嘛!”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继续说:“天容万物,任其伸展;水利万物,滋润其生长而不争功,这就是水之善。因为它自身并没有生长之能,反而是消耗自己助生它物。”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尹喜:“这一句不就应了我说的吗,‘处众人之所’,雨水聚集在众人的住所,淹毁了我们的财物,为众人之所恶,这说明还有其不善的一面。”
老子回答:“你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水有善的一面,亦有恶的一面。但分析起来,说明你只是被动的接受水的善与恶。你再看这个卦的卦名‘需’,字的笔画是雨水落到地面后分流而下行。是讲人们建房子时应该垫高地基,这样雨水几乎都是流向低处,顺着道路流向城外的壕沟中。人善于避恶趋善才能得善水之利,人不善怎么能得善水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尹喜:“善指好的选择。居住要选择好的地势;心性要做到深沉;与人交往要友爱;说话要守信;政治要有实效;做事要敢于担当;行动要顺应时势。这些句子都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使人们知道应该如何处世,但我有个问题:这些与水善有什么呼应吗?”
老子说:“两者的差别很细微,学习的人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的。既然你问到这里,我就跟你讲一下:水善的问题,是从需卦卦象水在天上引申出来的,讲的是道;这段句子讲人应该如何择善而行,是从卦名‘需’引申出来的,讲的是名。卦象讲的是客观现象,卦名讲的是主观意识,你学习《周易》时也需要掌握这个原则,才能学通卦爻辞。客观再有利,你主观上不选择有利的行为,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本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来说,本书的章节中都分为‘道’和‘名’两部分,有的看似有联系,其实差异很大;有的看似没关系,却又写在一个章节中,关键在于你要懂得道与名的异同。”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后是人事和自然的呼应,你采取了最有利的行为,不去刻意争取,也会有好的结果。既然不去争名争利,还能有什么烦恼存在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下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在道德经中把“德”分成了上德和下德,把“士”分成了上士、中士、下士,在这里又强调了“善”中的“上善”。老子所谓的“善”其实和儒家的“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佛教宣扬的“善”又有更大的区别了。
老子认为行为符合“道德”叫“善”,这与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善”有联系又有所区别,而与佛教更执着的“善”有很大差别。老子所说的善是随着“道”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不固定的;儒家的“善”是相对固定的;而佛教的“善”是固定的,因此老子提出了“上善”这个概念,也就是最高的“善”。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明的“善”是像水一样,众所周知水能够滋养万物,没有固定的形态,流动不止而又总是处于卑下的位置。在老子眼里这几乎能与“道”吻合。
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说的“善”为了吻合“道”是不断变化,没有固定形态的。这与老子的一贯思想一脉相承,比如,在讲到“德”的时候,老子一样强调最高的“德”是不固定的,原文是: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意思是最高明的“德”不会固定一个模式,次一等的“德”才会固执一个标准,当然“下德”也比“无德”好,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实际上老子所说的“上善”的确是最符合现实的,比如以前人们为了保护一些小动物认为狼是有害的野兽,消灭狼就成了“善”的行为,结果狼被灭的差不多的时候,发现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受保护动物退化,转而保护狼,这个时候善恶就发生了变化了。其实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可见“善恶”的确是变化的。
儒家为“善”定下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平衡限制其实也是在防止把“善”固化。只有佛教完全把“善”固化,而没有其他限制,这种“善”其实并不是真“善”。比如放生虽然是“善”,但是固执于放生反而造成了外来生物入侵,变成了害生。可见把握“善恶”是不容易的,所以古人强调要修道、修身、致良知,只有这样才会获得符合天道的判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若水:就是向水一样。意思就是人们最崇高的品质就是象水一样,轻若浮云弱水般能屈能伸,滋养万物确不与万物争高下。老子认为人最完美的品德就是遇事能泰然处之,象水滋润万物的给与而不与人争名夺利。提倡:居善地,心善渊,与人善,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时善,不争故无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体现在老子对自身的修为,以道为法效之师,做为他的精神思想的追塑的目标,把他的思想简俭质朴到极致的境界。而道之生物,唯以适万物之情,给万物所甪。道无形,而成万物之形。道无性,而万物各证其性。比以水性柔,而不具形体,唯以适器,可以随圆就方,无所不形。借其性之一面,以示道之所用。以释真道之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毛泽东思想的精翠,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世界各国皆可为用的施政真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