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真的是一个经典的比喻。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的柔软性,滋润性,非常贴合圣人行事和慈悲特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后一句不写了么“利万物而不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为。
上善若水一句,应该是道德经一书里面,被误读最严重的一句。而且被误读后的解释,也流传的最广。通常,这句话被理解为,好人就像水一样温柔。再往人伦琐碎上发散一通,这样一来,道德经就彻底的被降格解读了。沿着温柔-不争-不辨-无为-宽恕,这样一条世俗人伦的脉络阐释下去,最后曲解了《道德经》的原意。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说,在圣人看来,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为,就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又是怎样的呢,往下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此句中,利的真正含义,是指通利。争,则是不与外物撞击之意。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样,能够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这个思想,也体现在庄子的思想里面,庄子所说的应物无穷,游刃有余,都是在阐述老子的这个思想。因为水没有常形,它是根据外物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形状,沿着空虚的地方,使自己通利过去。从而也避免与万物发生碰撞。这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说起来是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但细读内容起来,似乎又有点“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茫然,比如,怎么水就会“处众人之所恶”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老子对水的七个写状,居善地,水总是喜欢“居住”在江河湖泊乃至大海的地方,而且水很深,也就有了居善渊。水聚集在一起,其有足够能量,无私给予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与善仁也就产生了。水总会是往下走,信守“诺言”,言善信。水也总是服从人类的“管理、治理”,好比说”大禹治水,政善治就成立了。水积聚着能量,\"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可以有成事的能力,故事善能。最后一个动善时,最为微妙,水也是有“脾气”的,比如发洪水,了解、掌握了水这个特性的“时节”,我们便可以化害为利,或避之。
水这七个“特性”,很好地将她“拟人化”,浓缩为不争而且给予,我们若能做到,就是上善了。回到这一章的开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就容易理解了许多。
既然水那么好,怎么又会“处众人之所恶”呢?水的活动形态通常都是往下的,人则不然,常言道:人往高处走,老子也说:“人之道 ,损不足而奉有余”,不论男女老少,总是爱“表扬”、经不起“批评”、记不住“自省”。从这个角度上讲,水处下的特性岂不是“处众人之所恶”。
说得不好,请大家指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是高高的意思,善利于万物,用爱心去无私的为万物奉献,若水,向水一样,万物苍生离不开水,水看似柔弱,柔弱胜刚强,所以说把水的奉献的精神回归大自然。也就是人应该大公无私。向水一样的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处下,柔。坤德。果真如此,许你分分钟悟道。信不信由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最好的品德像水一样,用身家性命造福社会,又不求回报。
水虽至善,却不卑弱。第六十六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也就是说,正因为水先人后己、不争不抢,才有不容置疑的地位。
由水及人也一样。
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曾经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制宪会议,连任了美国的第一和第二届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