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第八章是这样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从子面上解释就是说有修养的人就像是水一样,存在在自然中,虽然不与万物争雄 ,但是他的存在就像是道的存在,看似不争不抢,却是最强大的存在。
老子在这里说明了一种结果,解释了水的内涵就像是道一样,人们对道的认识可以从水的层次上进一步理解,水无色、无味、无形、无状、可是无处不在,看似平常,却是人人离不开的东西。
他既温和柔顺又能强势无坚不摧,既能化气上升又能成冰刚硬。这就是“道”啊!
从另一个方面有对道进行了说明,道的结果就像是水一样,“上善若水”我们道的境界就是“善”她的表现形式就如同水,这是一种和光同尘,顺其自然的品位和存在。她是道的表现形式,是修行的结果,是一种存在的内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这么多回答,我说说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和董自竹老先生的说法相近。
上善就是至善,上善若水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水的本性,相比于其他物体,水的各个形态大家见的比较多,液态的江河湖海雨,固态的冰霜雹雪,气态的云和蒸汽,同样是水,有不同的形态,这就是三十二相,也是不着于相。你能说冰霜雨雪、江河湖海哪个是高尚的,哪个是低贱的?都不能说,也不可说,每个形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水是如此,那么世界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如今追求的平等,也有这种不着相的精神,同样挣钱养家,送外卖和敲代码也不应该被区别对待,水的各种形态互相转化,人的因缘际会也是如此。这种平等才是大平等,这种包容才是大包容,明白这些,我们就不会轻易下结论,产生更多的偏见。
水利万物而不争,一种意义是无我,没有我利,我欲,争什么呢,水随势而动,随大自然而转化,随宇宙整体而演化。水可温润滋养万物,也可残暴摧毁万物,这些表现就是相,看起来有好有坏,但就整体来说,人类文明的孕育离不开水,整个自然离不开水。
把水道德化是不正确的,或者至少是不全面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这也是朱熹三纲五常的弊病,按照现在的叫法就是教条主义,没有灵活性。最后我想说的就是,遗传和基因突变缺一不可,这才是现在我们生活的五彩世界。
上善若水,高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一般解释为一种品质,一种特征,像水一样具备美好的功用。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种理解,“上”是这句话的主语,与当时的“君上”是同样的用法,代指帝、王,也就是“天子”,“善”是“喜欢”的意思,“若水”指的是“像水一样(可以方便指挥的人)”。
故此,“上善若水”,表明的是道家的一种用人智慧,就是“(君)上都喜欢像水一样(服从帝王统治及指挥的人)”。
这个用人原则,是为了帝王统治天下的时候,不用遭遇太大的阻碍,所用的人不会进行反抗,不会进行“革命”,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国家管理智慧的“稳定是第一要义”。
就是说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要体现自己的“无为”的特性,实现“无为而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上善若水,《道德经》本篇全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从对《道德经》一书通篇来看,讲求一个“道”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中可以看出,道就是指的世界万物运行规律和逻辑。那么,老子认为,水可以算得上自然的代表,可刚可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
老子的思想中,倾向于外表柔弱的东西,内在坚韧的东西。文中多次出现以阴柔代表的事物。回到上善若水来,水是天下至阴至柔之物,也是至刚之物,可以水滴石穿,遇冷成坚硬的冰。所以水的本性,遵守宇宙运行客观规律,遇险阻而绕道,遇热化为气,遇冷结为冰,能够顺时而动。水还有另外一大特点,利万物而不争,甘处众人所物,这正是修道之人所需要的品质:不争,淡薄名利、处于低位,保持谦虚,这样清心寡欲,方可洞见内心。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
顺便说一句,老子的大智慧,夫唯不争,是以不去。在纷纷扰扰尘世中,争争抢抢,会被欲望蒙蔽内心,而且总有争不赢得时候,而且有时争,反而不可得,就像水中握着沙子,握得越紧,能抓住的越少。而唯有不争,不产生争得念头,不成想得到,也不会有失去。而且人生中,有时不争是为大争,就像另一章说的,圣人不积,既以与人,己越多。圣人不争,后其身,反而身先,这就是不争是为大争得智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