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奸臣,皇帝,忠臣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奸臣的定义是怎样的?你要看皇帝是怎么想的。经常有人会说,奸臣当道,怎么怎么地。那你知道奸臣当道的原因是什么吗?奸臣之所以当道,是因为他有权利当道。那么他的权力是谁给的呢?当然是皇上啊。明军当道之时,是没有奸臣的生存土壤的,但是如果皇帝暗弱权力不稳,奸臣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奸臣更容易受到皇帝的欢心。奸臣可以从很多个角度上迎合皇帝的想法。还可以替皇帝办一些不方便办的事情,承担骂名。有些奸臣办的事情可能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幸事,但是这种事情,皇帝喜欢奸臣就得办,用心去办,把事情办好。皇帝高兴,给你点权利再自然不过。在这种角度上来看,奸臣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皇帝权力的代言人。只是这个代言人在办事的时候又为了自己捞了点好处,或者说不是一点好处。比如和珅就是此类奸臣的代表。
还有一种就是祸国殃民的奸臣。比如大名鼎鼎的秦桧,老练圆滑的严嵩,毁灭南宋防线的贾似道。这些人各有各自的能耐,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善于揣摩皇帝心思,懂得皇帝所思所想所爱,说话又好听。有的时候还愿意给你背黑锅。比起那些文绉绉没事跟你吵上半天的臣子,天灾人祸,都要让自己下罪己诏。让自己骂自己,别说是皇帝了,就是普通人也膈应得慌。
就这个样子,你让皇帝对奸臣怎么讨厌的起来。又有能力,国家大事也不用太操心,又能让自己开心。皇帝喜欢奸臣,奸臣就有权利,有了权利就能奸臣当道。无所不能!
不管是奸臣当道,还是宦官当道。都只能说明那个朝代的皇帝并不是明君罢了。这场庞大的权力游戏当中,皇帝才有最终解释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皇帝明知奸臣而不铲除的原因如下:一、奸臣当道,权势在握,皇帝的威望和实权还不足以扳倒奸臣。
二、有时候,皇帝为了平衡朝中某些显贵,采取暂留奸臣来进行行政调控,稳掌皇权。
三、奸臣是皇帝的重要直系亲属,难以铲除。
四、皇帝希望渡化奸臣,以求奸臣改过自新。
当然还会有其它原因,欢迎大家完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切齿铜牙,纪晓岚记录中有这和申诉了这样一句话。
天下有几个清官?你把贪官杀光了,谁替你去办事呢?在封建社会时代。一个国外挣得的能源概率,大多数呢都是贪官。什么是清官?清关就是只会用嘴上的吧唧吧唧,办实事一窍不通。
陈道明老师演的那个《康熙王朝》。早在康熙七年就有底下巡抚上奏折向康熙皇帝参索额图,但是康熙皇帝一直没有治索额图的罪,而是在几十年后,才开始治。其实可以想想,早在康熙没有签证之前就有人猜为什么到了康熙晚年才治理他们。这个原因就值得我们去深究了。有时候你就需要这帮贪官给你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奸臣有大权在手。
2.奸臣在朝廷的势力很大,例如,皇后,贵妃等皇上宠幸的人是他的亲戚或者子女。
3.想仔细调查,且调查清楚再定罪,万一这个奸臣平日深受人民的喜爱,如果草草定罪,则会引起人民的愤怒,会使人民以为皇上是个昏君,随意定他人的罪。
4.想进一步调查还有没有其他幕后黑手或者帮凶,并一起铲除后患,以免再次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高明的帝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奸臣或者佞臣,在不影响自己的统治下,充分发挥这些所谓“乱臣贼子”的作用,当他们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再兔死狗烹!
像韩信,刘邦问他,我适合带多少人?韩信说,几万人。刘邦又问,你适合带多少兵马,韩信说多多益善。虽然后来韩信补充:大王善将将,我善将兵!但是,也触犯了统治者的“上下尊卑”的心理!所以到西汉建立后不久,韩信被杀!韩信在常人看来虽不奸佞,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威胁到统治,就是大奸大恶之徒!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后,被杀就不足为奇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和珅了。一句古话:大奸似忠无出其右者!在清高宗面前,和珅是享尽荣华富贵,贪污之巨堪比国库!难道这些,乾隆皇帝就没发现吗?乾隆皇帝可是康熙都看好的接班人啊!所以说,乾隆明知他贪婪,明知他结党营私,明知他坏的很。但是这又如何呢?我只要利用好他就行了,他贪婪的钱财只是换一个地方存放而已!他结党营私,但是人员为我服务就行了!他只要不影响到我的统治权威,我就让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期,国库亏空,嘉庆上台,就不得不扳倒和珅,跟和珅要钱了!
玩弄权术,是一种艺术!有的帝王就栽过跟头,比如齐桓公,宠幸小人佞臣过度,自己被活活饿死!真正玩弄权术的帝王,乾隆皇帝是一个巅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