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视剧里的是真的吗?在满清之前,老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要下跪吗?要自称草民、卑职吗?
皇帝,官员,明朝电视剧里的是真的吗?在满清之前,老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要下跪吗?要自称草民、卑职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电视剧里的是真的吗?在满清之前,老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要下跪吗?要自称草民、卑职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时,每个县衙大堂前的牌楼横梁上写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说的很好听,做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官员们对比自己大的官,是卑躬屈膝,极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每年在自己管辖范围内过境的大官很多,一旦他们获知某大官要路过本县城,县官总是全班值勤,坐轿到县界迎接,并预备酒饭招待,亲自陪高官上酒席。第二天还要到县界恭送高官,等大官平安出境,他要向上级汇报某帅某长某日过卑县平安出行。别的县官同样要照此规矩迎接他们的大官,如此一来,他们一月总有三五次接送大官的机会。三年内,只要境内不出事故,任期满后自可升官。至于沿途接待的费用,能报的则报销,不能报的则在平摊在当地老百姓头上。
高官们见皇帝当然是要下跪的,退朝后,臣子们不能直接转背走,拿脊背对着皇帝,要面朝金銮殿上的皇帝,往后挪步,这叫“却行”。
官员们对皇帝和高官们这么恭敬,那么对平民老百姓是不是也很客气?
县官们因公事外出,坐的是蓝呢大娇,由四人抬着;走在最前头的衙役打着牌子鸣锣开道,后面跟着打红伞(称日月照)的,轿子两旁各有两人带刀护卫,师爷们则带着众差役跟在轿子后头。百姓们若是听到锣鼓声和叫喊声,要让路侧立在道旁,不许有喧闹声。如果有人正好挡在路中央,衙役们拿出如鞋底般的刑具,在轿子前扇此人耳光二十个。若此人是拦轿喊冤者,则被衙役带回衙门稍后处置。一般而言,百姓称县官为“大老爷”,称自己为“小的”。
1869年,某武官下乡巡视
县官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但对于当地士绅却非常客气,因为要想当地治安好,离不开士绅的协助。朝廷要收税派款,也需要士绅的支持。没有士绅,县官在当地根本呆不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之礼仪,见长辈作揖,见官员行礼(古时规定大的祭祀,家庭祭祀,节日见上辈都要祝福敬奉跪礼,延绩到六三,六四,六五年倘流行拜年(下跪),见官不跪当为各方耻笑不懂礼节,无人待见,有事无人解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下级见了上级,要是有所求,你会粗喉咙大嗓门叫唤吗?像老百姓找朱元璋告御状,老百姓不跪朱元璋,难道还要让朱元璋给老百姓跪下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学识有限,不太清楚,也许或者有可能,但是恐怕不见得。看评论涨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电视剧确实是骗人的,但这个问题也有一个地方是错误的,确切的说是明朝之后,老百姓见官员,官员见皇帝才要下跪。当然元朝比较特殊,因为它将不同民族分成了四种等级,本身就存在严重的歧视,这里就不在详细说明。
这种跪拜礼制是一直在变化的。在中国古代,宰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甚至是可以和皇帝(春秋战国时的王)分庭抗礼的,每次开会(上朝)宰相对皇帝行礼后,皇帝还得回礼,然后开始坐下商议国事。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宰相府里的官员也是有品级的,而且只对宰相负责。
常话说官拜宰相、官拜某某职位,这里的拜是个动词,是请的意思。也就是说皇帝请谁当某官。历史最出名的应属苏秦,当时迫于秦国的压力,六国盟约合纵抗秦。并请苏秦挂六国相印,总管六国军民。当然还有刘邦拜韩信为大军。这种都是皇帝对下面人的一种礼敬。当然汉武帝杀宰相如杀猪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到了宋朝,因为得国不正,可能是心虚,为了提高皇帝的在朝臣的优势地位,撤掉了椅子,使得臣子只能站着跟皇帝说话商讨国事,当然那时仍然没有一定要跪拜的礼仪。
再后来,明朝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动乱,礼制败坏,朱元璋在元朝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一套礼仪制度,这一套礼仪制度其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政府对老百姓高压统治,特别是在明中后期,武官见了文官都要行跪拜之礼,何况老百姓。老百姓见到官员是要跪的。明朝是一个相对来说有更严重的等级制度,官员见到皇帝都是要跪拜的,即使是内阁首辅也不能幸免。
清承明制,很多官制都继承了明朝的传统,包括跪拜之礼甚至加严了,三跪九叩等等名堂。再加上高压统治,留头不留发、文字狱等彻底打弯中华民族的膝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奴役统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