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奸臣,皇帝,忠臣为什么历史或影视剧总遇到皇帝明知谁是奸臣却不铲除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某些回答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请自来,不吐不快。
真相很残忍:
且不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失去了上帝视角,识人才是最难的,更因为所谓的“奸臣”很好用!
这好用不但体现在揣摩上意方面,而且“奸臣”比大多数道德意义上的“忠臣”更有才干,能办事,能成事,再则,皇帝手里拿着“奸臣”的把柄,“奸臣”的弱点一览无遗,更容易控制,一点都不用慌,想什么时候拿下就什么时候拿下。
不妨考虑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考虑没了“奸臣”,有的“忠臣”也会变成“奸臣”这一因素,如果真的出现了正气盈朝的格局,那么政局也不可能从此河清海晏,依然会因为执政理念不同而引发党争,那么作为皇帝以“忠臣”制衡“忠臣”的难度有多大?
还有,阶下“忠臣”多了之后,皇帝的处境就变得相当不妙,他整天处于道德大棒的监管之下,“忠臣”们为了百世流芳,前赴后继的以死直谏,他动辄得咎,何解?
要知道“家国天下”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对大多数皇帝来说,国是国,家是家,寡人是寡人。最简单的例子,能把国库里的钱往内库里倒腾的,自古以来这样的皇帝真没几个。
忽然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后世把研究帝王心术的叫做屠龙术,读书人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其间深意请你细品。去掉那些留名青史的真正忠臣,其实很多以“忠臣”自我标榜的,说到底不过是人设而已。“奸臣”求利,“忠臣”求名,名利皆是刀剑。人心啊,太复杂了。
真以为看电视剧啊,所谓忠奸,个个都那么刻板印象,就差在额头上刻字了。所以我在上文中,奸臣和忠臣都加了引号,要知道奸臣和忠臣只是黑和白那样的极端,大多数臣子都是灰色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至清无鱼,无鱼的江湖,不能算江湖!诸子百家,独兴儒家,儒排奸谗,无奸谗恶,又何来忠孝仁,故无奸谗又何来儒道!诸子百家,一家兴则百家衰,兴者言重,衰者言微,理之极则从简,从简则自然之法,自然之法何来奸馋,孺之大道中庸,无奸谗何来中庸。从古帝师精通诸子百家,芸芸众生受教于礼理。帝者龙也,龙无形,其命受于天,其理也非儒理也!大凡儒形何能称帝,称王不保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臣奸臣是社会的评价。在皇帝眼里,只有能臣和干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因为奸臣投其所好
史书上记载的奸臣之所以能成为奸臣,是因为他们受到皇帝的信任。而之所以他们能够获得皇帝的信任,有一个原因在于奸臣能够投其所好,皇帝喜欢什么,他们能够帮皇帝找到,甚至有些奸臣能够让皇帝认可为同类中人。比如宋徽宗时期的蔡京。
二、奸臣也是能臣
不可否认的是,奸臣虽然品德不行,但是他们也是有能力的,皇帝也放心交给他们办事。比如嘉靖时间的严嵩、乾隆时期的和珅。
三、奸臣更让皇帝放心
从王翦请田开始,历代的大臣们都学习自污,不做那浑身清白的莲花,因为皇帝怕的是没有缺点的人,而有缺点的人才是可以控制的。
四、替罪羔羊
很多不方便干的事就让奸臣去做,最后实在不行了,就把奸臣卖了还落得个贤君的名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权旁落他人,皇帝只是个傀儡或者摆设而已,互相利用其政治诉求,利用奸臣节制军官,形成庞杂的阶层关系,交给继任者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