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罪犯被判流放,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们争着抢着去押送?
衙役,犯人,罪犯古代罪犯被判流放,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们争着抢着去押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此,对于押解犯人这份差事,大部分衙役们通常都是敬而远之。毕竟一旦接受任务,除了要长期远离家人,历经苦难不说,还得随时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流刑)
然而尽管押解工作千难万苦,也有少部分衙役,会争抢着去接受这份差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押解犯人的衙役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从出发地点开始,一直要负责押送到终点。第二种是负责交接协助的当地衙役。比如衙役带着犯人途径某地区时,通常会有当地的衙役前来接应,并且协助他们,走完该地区的路程。等走到该地区边境时,当地的衙役就算是顺利地完成了工作。
相对于第一种衙役来说,负责协助的当地衙役,一般押解路程较短,并且熟悉地形,因此工作的难度并不高。但一般情况下,完成这份任务的工资却通常比较厚实,因此,不少人愿意去接这份短工。
实际上,但凡是押送犯人的衙役,其薪俸一般都是比较高的。而且我国历来讲究人情世故,通常在押送工作开始前,犯人的家属,还会为衙役们送上一笔辛苦费,以期望他们能对犯人好一些。至于说被犯人同党劫持,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毕竟“徒流刑”还勉强可以接受。要是去劫持,最终被抓到后,就只有杀头了。所以也没人轻易去冒险。
总之,押送犯人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因此,就算辛苦,衙役们也争着去干这件事。
(参考资料:《南村辍耕录—五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苦虽苦,但能够赚到钱。
古代押送犯人是苦差,因为需要长距离行走。
即便是发配到邻省去,在古代靠徒步也要走很远。
那个年代不像今天城市化那么厉害,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
农村地区是没有什么旅馆、饭店的,长距离行走免不了风餐露宿,很辛苦。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差役愿意去?
主要是能够赚到钱。
首先是国家对于这些押解的差役,有一定的补贴,大体够来回路上的开销,还略有盈余。
自然,光靠这些补贴是不够的,主要是靠犯人的行贿打点。
我们可以看看水浒传里面的差役。
以押送宋江的差役为例,一路上吃喝拉撒基本都是宋江给钱,最后分别还给了差役不少辛苦费。
连差役自己的都说,我们虽然受惊但赚到不少钱。
如果说宋江是有钱人,押解武松的差役也是一样。
这一路,不宽裕的武松也是带着他们吃喝,单单餐饮费就省下一大笔。
我们再看如果没钱会怎么样?
卢俊义被陷害后,差役就对他进行虐待。自然,差役受了李固委托要谋害卢俊义,但他们一些行为和谋害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卢俊义没有钱行贿。
差役说的明白:你便闭了鸟嘴!老爷自晦气, 撞着你这穷神!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费多少盘缠,你又没一文,教我们如何布摆!
行出东门,董超、薛霸把衣包雨伞,都挂在卢员外枷头上。
当时小二哥引到后面房里,安放了包裹。薛霸说道: “老爷们苦杀是个公人,那里倒来伏侍罪人?你若要饭吃,快去烧火!”卢俊义只 得带着枷来到厨下,问小二哥讨了个草柴,缚做一块,来灶前烧火。小二哥替他淘 米做饭,洗刷碗盏。卢俊义是财主出身,这般事却不会做。草柴火把又湿,又烧不 着,一齐灭了。甫能尽力一吹,被灰眯了眼睛。董超又喃喃讷讷地骂。做得饭熟, 两个都盛去了,卢俊义并不敢讨吃。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 吃了。薛霸又不住声骂了一回。
看看,就是这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非常完备的,除了被砍头的犯人之外,其他的案犯被充军发配到边远地方,遇到天下大赦时才能回到原籍,有的则客死他乡。唐宋以前,犯罪的人发配到岭南,明代发配到西北地区,清初犯人被发配到东北的宁古塔,后期则被发配到新疆。古代道路崎岖不平,旅行艰难。遇到重要犯人,都被发配到四千里开外,押送犯人是个非常苦的差事,而往往衙役们还争着抢着当这个差事,当然不是他们思想境界有多高,多么忠于职守,而是完全受利益驱使,关乎饭碗问题。
古代社会经济不发达,能够谋个差事非常不容易,以县城为例,现代社会一个县城中的县委大院中的在编国家工作人员,大约有千人左右。古代县衙中的在编官吏,只有县令,县丞,典吏,主簿等几个人由国家俸禄养着。县衙中其他人员站堂,捕快,催差征粮,解棍等由县衙招聘,在征收税赋时截留一部分养这些人。
能够在县衙中当差,个人能力非常出众,如《水浒传》中,武松打死老虎,才当上都头的差事。另外,在县衙中当差还得有一定人脉关糸,平民百姓很少有这个机会。能够在县衙当差是有面子,有威望的职业,有很多人想进还进不来呢,哪有怕吃苦,不想干的道理?
古代交通不发达,环境比较闭塞,除了士兵和商人之外,大部分百姓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百里之內,如果当个押解犯人的差役就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很多差役都主动去争这个差事。最后还有个利益驱动问题。
古代差役挣的银子屈指可数,油水也非常少,如果当个押解犯人的差事油水就多了。能被发配到几千里地之外的犯人,一般都是有势力的人,还要带上亲属。要犯们想在路上少遭点儿罪,往往要贿赂押解的差役。《水浒传》中林冲发配,他的仇家高太蔚就给了押解差役很多银两,这是一趟很肥的差事,因此,差役们才不怕山高水长路险,争着得到这个差事。有时侯点很备,还会搭上小命,比如《水浒传》中,刺杀林冲的陆虞候,银子挣到了,却没机会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