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前秦,东晋,苻坚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安是个人材,文武双全,很有谋略。即升帐发布命令:谢石(谢安之弟).指揮全军;谢玄(谢安之侄)担任先锋,率八万阻击秦军,谢玄惧,八万兵马如何敌秦百万大军,谢安见状,抚其背曰:\"我自有妙计。\"谢玄听罢,欣然领兵而去;又令胡彬领五千水军,去淝水河边的寿阳城助当地官兵抗秦,谢安亲任征讨大都督。
公元383年,11月。淝水之战爆发了:
这天,苻坚下令秦军后退,让晋军渡河,秦军中的各族士兵不愿意为苻坚卖命,掉头拼命往后跑。晋军在谢玄、谢琰的指揮下,冒着严寒,抢渡淝水,冲向秦军阵地。苻坚一看大事不好,急令秦军杀过去,但秦军只顾逃命,此时,朱序高喊:\"秦军败了!\"秦军士兵听之,逃得更快,已是溃不成军了。苻融战死。秦军失去控制,自相踐踏,死伤不计其数,苻坚见大势已去,只得策马奔逃。一路上听见随风飘来的八公山上鹤叫的声音(成语\"风声鹤唳\"出典于此)也以会晋军追过来了。他一口气逃到淮北,逃进了寿阳城,清点一下残兵败将,只剩下了十分之二三。晋军穷追不舍,苻坚在寿阳城上,观察八公山上晋军,其实八公山上无晋军,只因苻坚兵败恐慌,把山上的草木当做晋兵了(成语\"草木皆兵\"出典于此)。苻坚弃寿阳,继续往西北逃。晋军直到收复了寿阳才收兵。
谢安见大败秦军,由于过分激动,过门坎时,竟然把木屐上的齿也碰断了。苻坚既败,从此不敢觊觎东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淝水之战,即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南北大战,前秦发兵百万攻打东晋,结果在肥水决战中被东晋八万北府兵击败。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像肥水之战如此大规模、兵力悬殊如此大的战役,仍然极为罕见,那么前秦为何会惨遭战败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番。
△淝水之战前形势
前秦大举南下攻打东晋,却在肥水惨遭战败
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发生,西晋迅速宣告灭亡,琅琊王司马睿于318年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而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却是分正不断,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先后灭掉燕、代、前两等国,进而攻占东晋梁、益二州,迅速统一北方,并将势力扩展到长江、汉水上游。
统一北方之后,前秦天王苻坚便意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南方的东晋,进而实现南北统一。而此时的东晋,也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开始积极备战,谢安一方面积极协调长江下游的谢氏家族与上游桓氏家族的关系,巩固长江防线,另一方面则认命侄子谢玄为兖州刺史,负责长江下游防线,而谢玄也是不负众望,不仅提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而且训练出了极为精锐的北府兵。
东晋太元三年(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拉开序幕。该年二月,苻坚派征南大将军苻丕率领步骑八万进犯襄阳,同时令荆州刺史扬杨、征虏将军石越率兵一万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则率兵五万兵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兵四万兵出武当,合力围攻襄阳。面对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梁州刺史朱序却认为前秦军队没有舟船而疏于防备,结果导致外城被迅速攻克,前秦大军开始围攻襄阳。
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襄阳最终于次年二月被攻克。攻占襄阳之后,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淮南之战爆发。然而,由于谢安准备充分,再加上谢玄率五万北府兵来源,结果前秦军队四战四败。与此同时,由于前秦内部生乱,双方就此罢兵,但前秦仍然对东晋保持着军事压力。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五月,驻守长江上游的桓冲率兵十万伐秦,从而牵制前秦兵力,减轻长江下游的压力,苻坚则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而自己则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以弟弟苻融为先锋,于同年八月大举南下。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八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
苻坚本以为可以凭借庞大的兵力优势速战速决,于是派前秦度支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谁知道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应该先发制人。于是,谢玄于同年十一月派遣刘牢之发动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于肥水,苻坚认为可以诱使东晋军队渡河,然后趁其半渡之时发动攻击,因而令秦军主动后撤。
然而,就在前秦军队后撤之时,朱序在前秦军中大喊“前线的秦军败了”,导致前秦军队瞬间阵脚大乱,晋军趁机发动猛攻,前秦军队大败。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而其余前秦军队则大部逃散,淝水之战最终以东晋的全面胜利结束。
八十万大军败给八万,前秦军队为何会惨遭战败?
淝水之战作为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战例,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前秦和东晋两国的命运,东晋虽无力一举成功收复北方,却也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为东晋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外部保证;而前秦则在此战之后迅速崩溃,北方又陷入了大分裂之中。
△前秦战败苻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拥兵八十万之巨的前秦,为何会战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前秦势大但内部不稳。淝水之战爆发时,距离前秦统一北方不过刚刚六七年而已,这种统一更多是军事上的征服,由于当时北方割据政权太多,而民族成分又太过复杂,因此前秦的内部统治其实极不稳定。历经大战的前秦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修生养息,然而苻坚却在粮草不丰、人心厌战的情况下大举南下,本就是冒险之举。事实上,当时前秦内部便有不少人劝苻坚不要再轻起战端,例如前秦重臣王猛在临死前还一直劝阻苻坚放弃南进。事实上,就在前秦南下之际,负责镇守洛阳的北海公苻重便谋反了,虽然这次叛乱很快被平定,但足以说明前秦内部的不稳定。
2、兵力虽众但主力不多。乍一看前秦的八十万军队似乎很唬人,实际上肥水之战中的前秦军队根本没有那么多。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军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苻融率领的先锋军团,以二十五万大军向寿阳进发,但由于慕容垂的五万兵力尚在救援襄阳,因此到达寿阳的其实只有二十万人。二是从幽州、冀州征调的军队,原定计划自彭城南下,但这支部队并未到达战场。三是从梁州、益州抽调的军队,顺流而下进攻荆州,结果这路军队连战船都没准备好。四是苻坚率领的主力部队,由长安出发,然后在项城与全国各地抽调的军队会和,但苻坚在听说苻融已经攻克寿阳后,便“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因此,前秦军队虽然有八十万之众,但实际在战争爆发时到达战场的仅仅只有苻融的二十万,而且苻融还派麾下大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跑去进攻洛涧的胡彬了,正面战场满打满算也就十五万人而已(我甚至怀疑苻融的大军是否全部抵达了战场)。如果真让前秦的八十万大军会和,就算你的战斗力再强,这仗也根本没法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