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前秦,东晋,苻坚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秦本有对东晋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却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最后只留下了北方分裂的历史结果,和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兵家败例。
发动南征之前,苻坚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第一是前秦政权的总兵力达到了八十万之多(其中前秦嫡系部队占三十万),而东晋有实力一战的北府军也就十万人马上下,在军力上前秦有绝对优势。
第二是前秦占据了襄阳和彭城两大军事重镇,在地利上掌控了进军的主动权,而东晋在防御上处于被动局面,仅仅剩下了一条长江天堑用来御敌。
第三是文韬武略的苻坚当时正值人生壮年,在精力上能够支撑起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而东晋当时的皇帝是年少贪乐的司马曜,且晋朝内部门阀家族矛盾尖锐,内部看起来比较脆弱。
如此大好条件,换成谁都不会错过这次一统天下的良机。
后代史学家普遍都认为淝水之败乃是输于天时,归咎于前秦统一的时机和条件不够成熟,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构成主因,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前秦军事方面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所致,在军事失误后,才引出了一连串前秦政权政治方面的问题。
前秦的协同作战被错误规划部署,苻坚欲效仿西晋灭吴的历史经验,但却未得兵法精髓。
首先,协同作战是个很好的战略,也适用于灭亡东晋之战,但前秦和西晋发动协同作战的动机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年西晋灭吴是不计较吴都建康的得失,而是以蚕食整个吴境为总方针,所以六路兵马进军的重心是收复次级防御力量的小城,孤立大城市,迫使建康方面投降。而苻坚则是亲率二三十万的嫡系主力集于江东战场,其他的协调部队只是佯攻的配角,意在牵制吴军的兵力,但是实际上吴军的八万北府军主力全都在拱卫江东,淝水之战就成为了两军胜负的决战,另外三路兵马进军速度跟不上苻坚的东路军,苻坚孤军深入,增大了南征失败的风险,是为不智之举。
其次,协同作战的各自为战是在有统一指挥下的协同,而苻坚的军队则不符合条件,原因是前秦的大军军队成分很复杂,包含了各个民族约五十万的收降部队,彼此之间不能够同心同德,胜则共享富贵,败则分道扬镳。
而西晋灭吴中的协同大军则全是绝对服从的嫡系主力,并且由名将杜预、王濬、唐彬、王浑等人共同指挥,西晋军既保有了军队能动性,又有联合化一的约束力,所以即便是一路败了,别路依然可以继续投入到战斗,不至于像前秦大军一样,苻坚淝水之战后就兵败如山倒。
因此,淝水之败更多是军事战略、战术方面的失误所致,苻坚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的错误,没有深入的研究透西晋灭吴的原因,以及低估了东晋北府军的战斗力和门阀家族在危境中的凝聚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在古代的战争中这种优势尤为重要。但凡事皆有两面性,人多势众未必一定会带来优势和胜利。前秦和东晋发生的淝水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案例。前秦企图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来碾压东晋,结果却以惨败告终,直接导致前秦国灭。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淝水之战发生的背景
西晋末年由于政治的腐败,从而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的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等大部分地区。而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了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在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前秦大将苻坚杀掉秦主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 并且重用汉人王猛,使得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边吞并代国,西方兼并前凉,并且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后七年,秦主苻坚认为时机已成熟,便决定攻打东晋。
于是,前秦和东晋两国之间便展开了大战,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而这两国战事的爆发,主要在于秦主苻坚扩张版图,统一天下的野心。
淝水之战双方兵力
前秦兵力
公元383年,苻坚下令大量征发兵员与牲畜,此次出征东晋,声势浩大,盛况空前。25万先锋军队由苻融率领。秦主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计112万大军,分东、中、西三路进击南下。
东晋兵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东晋任用多次击败前秦的大将谢玄【谢安之侄】,册封他为先锋都督,配合征讨大都督谢石共同作战,统军8万训练7年的北府兵,沿淮水抵御前秦。此时的东晋,除了水师与北府兵,再也没有可战之兵了。
就这样,东晋以8万大军对阵前秦100万大军,战争一触即发。从两军数量上的悬殊来看,东晋似乎毫无胜算可言,然,世事无绝对,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淝水之战过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阳平公苻融等人的三十万部队,先期抵达颍口。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十二月,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 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一意孤行,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晋军。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而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前秦,却以失败告终,让其建立的北方统一政权分崩离析。仅仅2年,苻坚就为羌人贵族姚苌所杀,整个前秦政权亦在兵败9年后彻底灭亡。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原因分析
(1)淝水之战是在苻坚统一北方后的六七年进行的。当时,前秦只是军事上的统一,内部统治却不稳,更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上苻坚连年征战,致使前秦士兵厌战,导致军队的士气低,另外还缺乏群众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