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前秦,东晋,苻坚淝水之战,为何苻坚的百万大军会败给8万晋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是内部不和。简单叙述一下,苻坚任用贤相王猛改革政治,势力迅速暴起的前秦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北方。为了消化整顿刚征服的势力,苻坚采取非常大度的原则,将亡国的贵族收拢到前秦的官僚队伍之内,他们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势力,比如说慕容垂等人。所以王猛去世前曾多次找借口除去慕容垂,每次都有苻坚的庇护才没有成功。但王猛还是留下遗言,认为前秦表面强大,内部并不和谐,短期内不宜出兵攻打东晋。淝水之战前夕,前秦帝国的贵族都一百个不愿意,只有慕容垂等人坚持。等到苻坚惨败归来,被前秦灭国的敌对势力纷纷起兵。
二是战争部署并不合理。苻坚投入灭晋的兵力达到百万之众,但真正达到前线并不多,直到苻坚战败仓皇逃回,各地的军队还在集结,还在奔赴战场的路上。当然前秦军队擅长陆战,东晋以水军占优。事实上,淝水之战前苻坚曾多次派军占领东晋边境重要边镇,前秦军队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才拿下。也就是前秦并不具备灭晋的条件,况且部署也是相当不合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淝水之战百万秦军为何战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前秦军根本就没有在第一线完全投入了百万大军,东晋的北府兵战力十分强劲。
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晋以八万之众击败前秦军百万。从数字上看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十分不可思议的,而所谓前秦军被歼灭百万则完全是夸大其词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东晋军队在淝水前线确实是投入了八万人左右,而前秦军实际参战多少军队呢?
公元前383年,前秦王苻坚力排众议决定要大举发兵灭掉东晋,为此苻坚调集了一支规模前所未有的军队,这支军队步兵九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总计人数在一百一十七万。当然一百余万大军不可能全部都是战斗兵,很大一部分是后勤运输人员,但不管这么说这支军队的人数是极其庞大的,要击败东晋从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由于前秦军队都是从各地调集过来的,一时间无法到达战争全线,只有前秦平阳公符融的三十万人到达了颍口(今安徽省颍上县东南),其余的军队都还在路上,苻坚本人亲自统帅的军队在九月份才到达彭城。
真正投入到一线战斗的就是符融麾下的三十万军队,与之对阵的是东晋的地方军队以及谢玄指挥的八万北府兵,还有胡彬的五千水军,加在一起大概在十万人左右。三十万对十万,数字上已经没有那么悬殊了。
当年十月,前秦平阳公符融率军攻克了军事重镇寿阳,东晋军队摄于前秦军的攻势猛烈,一时间不敢继续前进。其中,胡彬的五千水军被前秦军先锋梁成迅速的击败,这使得东晋的前线总指挥谢石更加担忧,不过在朱序和谢琰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先下手为强派遣刘牢之五千人出击,谢玄的主力军队跟进。
淝水之战前夕,苻坚本人迅速带领八千轻骑赶到符融军中,并且要求梁成带领五万大军阻击刘牢之的五千北府兵。在刘牢之和梁成的第一次交战中,北府兵的战斗力就凸显了出来,刘牢之虽然是进攻方而且兵力远远不如梁成,但是其却能够取得歼灭前秦军一万五千人的战绩。五千人就能击败五万人,那么八万北府兵击败三十万前秦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淝水之战的战斗中,前秦军又接连出现了指挥上的失误:第一、前秦军没有攻击渡河的晋军;第二、为了提高自己骑兵的优势、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下令全军后退导致士气出现了下降,阵脚也出现了混乱;第三、符融在指挥的时候位置过于靠前,导致了自己在混战中被晋军击杀,进一步加剧了军队的溃败速度。以上一系列的事件导致了前秦军最后的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毛笋答题:
提起淝水之战,首先要了解二个人。一个是苻坚:
苻坚出身于公元338年,卒于385年,享年47岁。十六国时前秦国王。357一385年在位28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县)氏人。苻健之侄,永兴元年(357)杀苻健之子苻生自立,去帝号,称大秦天王。
另一个就是谢安了。出身于公元320年,卒于385年,享年65岁。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屡辞朝廷征召,与名士王羲之、名僧支遁交游。年逾四十方出仕,历任尚书仆射、中书监、骠骑将军等职。
苻坚他少年时就有宏图大志,并博学多才。执政后,他广纳贤者,去奸小之徒。其中有一位名贤王猛,是他的股弘之臣,在他的治理下,秦国迅速强盛起来。
国力强盛,苻坚起了做中原霸主的野心。此时,東晋正在攻燕,苻坚助燕击退東晋,后乘燕劳乏之时攻燕,370年,灭燕。燕国共经历了五十三年而亡。同时,苻坚又灭了北方许多小国,并出兵攻晋,占据了襄阳。再经过几年的治理,前秦更加强大了。西域各国都来朝拜,进贡礼品。苻坚被连连胜利冲昏了头脑,兴起了豪华之风。每日筵宴群臣,必然载歌载舞,王猛数次直谏,苻坚不纳。
一日,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伐晋大计。他很自信地说:\"朕继位已达二十多年,东征西讨,至今天下尚末统一,深感不安。现四方夷族都已降服,唯有東晋还在顽固抵抗。不灭東晋,朕寝食不安。朕欲亲征,众卿以为如何?\"大臣权翼说:\"晋国虽弱,却君臣和睦,上下齐心。况且朝中还有谢安、桓冲等杰出人才,现在伐晋为时尚早。\"大臣石越奏道:\"权翼之言甚善,晋有长江为屏障,百姓也愿为国效劳,不宜伐晋。\"苻坚见众臣一片反对声,心中不快,说:\"这件事还是由朕定吧。\"众臣见秦王不悦,也不敢再争论了。王猛在七年前临终时劝苻坚也不要攻晋,苻坚唯唯是诺。此时,他对王猛的遗言早就抛到脑后去了。
公元383年,東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八年,苻坚率大军八十万,号称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南方向进发伐晋。
消息传到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在这紧急关头,晋武帝召群臣大起,商量御秦对策。群臣中有人主张敌强我弱,及早投降,有人主战。宰相谢安力排众议。他说:\"以弱胜强有前例,如三国赤壁之战,吴胜魏,尔等都忘耳!\"武帝曰:\"宰相之言甚善。\"谢安遂进行军事部署,迎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