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都挺好》大结局,你怎么理解明玉回到老院子的看到妈妈的那段情节呢?
母亲,她的,自己的《都挺好》大结局,你怎么理解明玉回到老院子的看到妈妈的那段情节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得不说,这部剧的大结局看的让众多观众蛮不是滋味。
被骂了整部剧的苏家三男只用了一集便得到了原谅,开始了新的生活。
父亲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症,余生都要苏明玉来照料。
大哥苏明哲回到了美国,找工作,好好过日子。
二哥苏明成离了婚找到工作,去非洲锻炼一下自己。
如此,三人便在大结局成功洗白,软弱的父亲,心口不一的大哥,纨绔的二哥,可想而知明玉在过去的生活中,忍受了多大的委屈。
而最后回到院子中这段情节,展现出的是重男轻女的母亲,在明玉小时候疼爱她,哄她的记忆片段,这时候,明玉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表情,都过去了,可能一切的苦难挫折,都是为了最后美好的结局,当迎来了美好后,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大野泽的风,致力于问答原创,我来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这个细节,是原著没有的,也就是编剧加上去的,有没有效果?有,什么效果?
明玉终于和过去的自己和家庭实现了和解。也是因为突然的和解,让观众们很是不适应,觉得这样的结局为免提太过急促,没有过度,很刚的结束。如果是明玉一样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会用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出阴影,怎么能够凭借一两件生活中小事儿来实现生命的和解呢?这是存疑的地方,当然也是艺术的处理方式。
我们知道,带给明玉痛苦的,是她的妈妈,和自己家的老院子,上大学之后,她甚至不愿意回家,宁愿打工也不愿意回家,因为这里有非常多的痛苦的记忆,而她自己把卖出的院子再买回来,本身就是一种对过去记忆的难以割舍,再就是最后一幕安排她在这小院里贴春联,也是一种对过去的割舍和放下,而一个人只有刚下一些东西,才能拿起一些东西,明玉放下了过去,才能拥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或许这也是不完满中的完满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玉听了小石的话,选择不了忘记,就选择了放下。那一幕应该是在她小时候未曾出现过的。明玉自己想象出这一幕,让自己放下了这段岁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永远割不断的关系
骨子里流淌着的血液是血浓于水的
究竟还是自己的母亲
是恨不起来的
人有时候其实如果总生活在怨恨里就会不断的放大悲伤
其实也是有温情存在
所以有时候仇恨会蒙蔽双眼蒙蔽心灵
所以终究我们还是要学会谅解他人
也放过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玉回到老宅,回想麻麻对她的抚爱,心理原谅了妈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挺好》大结局,你怎么理解明玉回到老院子的看到妈妈的那段情节呢?
其实我是从心理的角度去理解的。
明玉很不幸的出生在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父亲软弱、母亲霸道的家庭。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亲情的满足,特别是母亲的爱。这一点,相信是大多数人有泪点的地方。
明玉说讨厌自己的母亲,实际只是因为从来得不到母亲的爱护,内心受到来自母亲的一万点伤害,为了不再继续受伤,而变得对母亲抗拒,变得讨厌母亲那样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不能长期居于内心冲突的状态下,不然会出问题。幸运的是,心理健康的我们都会无意识间,很快调整这种不平衡。
在明玉身上,对母亲爱的需求和母爱的得不到,是长期在她心中存在的因心理需求产生的内心冲突,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冲突。
她对母亲的顶撞,是对这个现实的抗争;
她的独立、过于理智,是对这个现实的抗争;
……
不是她想要这样,是她出身的家庭,让她变得这样;
她也想被温柔以待、想在被呵护中幸福成长,可现实偏偏不是如此。
她选择抗争,她要通过自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确实,她要变得强大,强大到不再渴望“被爱”。
如若不然,她该怎么愉快地活着?她该怎么说服自己“为什么得不到母亲的爱”?怎么从“不被母亲喜欢”的情境中解脱?
她的答案就是:“那么我不需要爱”。
很戏剧化的,苏大强的老年痴呆,帮助这位不善表达、性格懦弱的父亲展露出了对女儿的爱(每每想起,苏大强给明玉买习题集这段,眼中总就是忍不住灌满泪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