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产后子宫下垂如何防止或者预防?
子宫,产后,月子产后子宫下垂如何防止或者预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键是要让产妇在产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组织及时复原。在休息期间要特别注意卧位姿势,要避免长期仰卧位。侧卧、仰卧和俯卧多种姿势应轮换交替。从产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运动的保健操,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在流产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连时会促使子宫后位的形成,故应及早积极治疗。严格执行产后检查,对产后子宫恢复不佳的,应及时纠正。
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改善体质时机。如果没有坐好月子,将为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中国人讲究坐月子,千万不要以为那是迷信哦,许多讲究都是有道理的。一、生活上要注意:1.一定要休养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产后两周,除了吃饭和上洗手间以外,其他的时间一定要卧床。若常坐或起身走动,可能引起子宫下垂。2.准备两三条宽度约为30-40厘米,长度可绕腹部12圈半的白纱布。产后要紧绑腹带,防止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将导致妇女病,以及小腹突出,体形难看。绑腹带还可改善产前小腹明显的状况。腹带不能以一般的束裤和束腹带代替。因为它们不但没有效果,还有反作用。3.前两周洗澡只能用温酒水擦澡。做法是烧开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点点盐巴,用毛巾浸湿,拧干,在身上擦。第三周起可以淋浴,满月后可泡澡。(顺产者)4.洗脸刷牙须用烧开过的水放至温热再使用。可以使用保养品。5.严禁洗头。因为头皮不能着凉。6.不能抱小孩。否则可能内脏下垂。喂奶时可侧躺着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体质更容易子宫下垂?
对于先天性子宫或者盆底肌发育不良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子宫下垂问题。另外,多次分娩与流产也是容易引发子宫下垂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对于部分女性朋友来说,产后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有慢性便秘现象的,都会造成负压增加,引起子宫下垂问题的发生!
如何预防子宫下垂?
当子宫下垂症没有发生时,女性朋友们就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来预防了!例如:凯格尔运动或者提肛运动,通过加强盆底肌的张力,来预防子宫下垂问题的发生。也可以适当的减轻工作量,让身体有所缓解。
但是,如果子宫下垂问题已经发生时,建议还是通过后方膣圆盖术来改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产后该如何改善子宫下垂症状?
(1)注意预防便秘问题的发生
产后肠道比较虚弱,因此很多产妇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如果长期存在便秘就很容易会诱发甚至加重子宫下垂的症状,因此在生产过后产妇要注意吃点促进排便的食物,解决便秘问题的出现。
(2)注意卧床休息
生产过后产妇子宫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慢慢恢复的,这段时间里面产妇要注意多加休息,尤其是产后一周内最好能够卧床静养,避免从事重体力活劳动,这样也能够很好地预防子宫下垂问题的出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产后预防子宫脱垂,一般就是不要经常做会增加腹压的动作。比如长时间蹲着给孩子洗澡洗屁屁,不要长时间抱孩子等重体力活,不要频繁弯腰等。这些动作会增加腹压,挤压子宫造成脱垂。
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孩子吃奶的过程会刺激子宫收缩,帮助子宫复位。
另外就是坚持做凯格尔运动,要长期有规律的坚持,效果也不错。但如果已经出现了产后脱垂膨出等问题,运动仅能起到改善或减慢脱垂速度的作用。要彻底治疗,还是要做后方膣圆盖术,把“迷路”的子宫送“回家”,还能起到紧致作用,找回生宝宝前的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避免盆腔脏器脱垂的注意事项
1、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6~8杯水/天)并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排尿间隔不超过4小时);
2、建议排便费力的女性增加纤维的摄入(纤维摄入量标准是每日25~30g);
3、避免负重或用力,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及便秘等疾病,尽量避免腹压的增加;
4、体重也是影响盆底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体重超标,会给盆底肌较大的压迫,适当调节体重;
5、盆底肌运动,坚持系统的盆底肌锻炼,促进产后恢复。详细方法可参考相关教程。 生完孩子的宝妈坚持锻炼盆底肌哦。
小G还有更多产后康复及女性盆底肌锻炼、男性PC肌锻炼的知识尽在小G公众号和软件“G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