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农村孩子都去县城上学,农村的小学、中学越来越萧条,农村学校该如何留住学生?
农村,学校,学生现在农村孩子都去县城上学,农村的小学、中学越来越萧条,农村学校该如何留住学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校留住学生?这种提法有问题!现在农村人都往城里跑,孩子们也随父母进城,你能留得住吗?!农村除了老人,还有多少人在农村。要留住学生须先留住学生的家长,让他们在农村有所作为。觉得在农村有奔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得住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学校学生数越来越少,该 如何留住学生呢?当然要从管理上下功夫。农村学校衰落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出在管理方面。
首先,农村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松散,不公平现象让大批优秀教师离开了。在农村学校,忙的忙,闲的闲,谁好说话谁多干活,谁难缠谁的课少,但是大家的待遇一个样。长此以往,不干活的乐逍遥,甚至做第二职业赚外快多的是。而那些在学校里埋头苦干的,领导们好像视而不见,还给设立各种考核,只要不达标还要扣绩效工资,干得好也没什么奖励,因为学校不准发放福利。那些干活的老师自然心难平,就想着离开。因为去县城的学校,至少在表面上大家干的活都差不多,没有那么明显不公平的现象。
久而久之,留在农村的教师都是想着清闲的,想做第二职业的,全没有想着好好教学的。而那些好好教学的老师总在找机会离开。正好这些年县城学校扩张,需要大批优秀教师,几乎每年都会从农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进城。
其次,农村学校对学生管理松散,想学习的学生都转走了。随着大量优秀教师进城,学生家长也会把孩子转到县城。因为现在的县城学校越建越多,学生进城也越来越容易,但凡有些条件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去读书。留在农村的要么是对孩子上学不够重视,要么是家庭实在困难,或者是孩子学习实在太差,县城学校不收。因为留下的学生基础差,家长又不重视,所以学校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有些农村学校的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不仅上课不好好学习,还打架闹事。所以一般的老师上课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课睡觉的已经不去打扰他了,因为喊醒了睡觉的学生,他们不仅不学习,还会影响其他学生。老师为了自己的课能上得顺利一些,不去招惹那些上课睡觉的学生。当然也有逃课的学生。在非班主任的课上,有些同学会跑到教室外面玩,只要班主任不在学校,即使课任老师去喊他们也不理。等班主任回来,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说自己在后排凳子上睡觉,老师没有发现。班主任也不想多找事只好选择相信学生。
我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就听几个农村初中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在谈论自己在学校里的“光辉历史”,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自己还打过班主任,班主任还不敢还手,最后找到体育老师把他拉到教室外面的。其他几个闻听此事,都笑着说:“还是你牛!”大家觉得敢打老师简直就是英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一个学生说起自己的逃学经历:每天晚上去网吧包夜,白天上课全睡觉,后来干脆白天也去网吧,被班主任叫来家长。因屡教不改被家长领回家从此不上学了。
没有学习氛围,所以学生中凡是爱学习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就会受到影响,回家跟家长一说,家长就会想办法把孩子转走。班里没有爱学习的学生了,老师教着也没劲,上课也开始应付了事。反正讲多了学生也不懂。这样以来,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越来越少。
总之,由于农村学校对教师和学校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公平现象明显,导致老师和学生流失。农村学校要想留住学生,必须加强管理,营造紧张有序的育人环境,让教师乐于从教,让学生乐于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深究起来,是比较大的一个课题,而不简单的仅仅是农村教育。
1.说下当前的状况。大的方面来说,前些年一直在推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市、中心镇,一些工业企业的布局在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劳动力人口一直在向城镇流动。农村的去到镇上,镇里的到县城,县城去市区,四五线城市流向一二线,虽然有跨层级的流动,但总体的人口迁徙方向确实如此。就业机会在城镇,好的教育资源同样在城市,以及医疗等,各种资源向一线及中心城市聚集,虹吸效应越发明显。
2.回到农村的现状。除了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假日,其他时间在农村走走基本可以了解个大概,农村的常驻人口是非常少的,尤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居多,青壮年很少。拿读书来说,学习成绩好需要去市里面的中学读书,而好的大学也几乎在一二线城市,他们毕业后基本不会回到农村;学习成绩欠缺的呢,早早的离开学校,去工厂打工或做学徒,发现最好的就业机会依旧是在大城市,因为没有多少人喜欢从事农业种植或放牧了,一个是不挣钱,二个确实辛苦。人口基数少了,所以适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现在对教育都很看重,家长都会尽可能的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农村相对条件最弱,学生自然留不住了。
3.谈农村留住学生。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学校办学质量、学生管理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其实在农村也是不怕的,不一定经济条件好,教育就好,但概率很小,经济规律说明很多问题。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为例,生活条件不可谓不艰苦、学校管理不可谓不严格,但为什么不少家长从各地慕名而去,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升学率说明了一切,当然,对于其他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欠佳的学校来说,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首先,地方需要加大投入,不仅仅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室、食堂、活动中心等,更重要的是提供优渥的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留住好的师资力量,就成功了一大半。学校周边的环境,交通出行,饮食卫生等,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