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说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为什么?
周易,农谚,易经孔子说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说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乾坤天地也,你没生活在之间吗?离日坎月夜,你没生活在白天黑夜之中吗?棟梁,禾果之木你没吃到用到吗?山泽之水大道长江黄河,小到山泉井水你没用过吗?因些常用而不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鱼在水中而不知有水,人居道中而人不知有道。鱼不可离水,离水则亡。人不可离道,离道则非人。故路称道路,德为道德,义谓道义,理为道理。如今之天下,知道者万无一人,辨论纷纷,俱是草屋珠庚,丝毫不切实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人人每天生活,事业都与“易理”相合,但是大家确实不了解知道这个“易理”,就象人们常说“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一样、、、、
《周易》这本书,是以考察事物源头,探求事物结局为本质的。反映的是,在一特定的时间内的事物,全貌变化的规律过程。
百姓要做的人生,计创,事业甚至婚姻,都是根据过去,现在情况,抓住事物本身发展的根本规律,才能做出决定而预知未来。其实《周易》就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现象,总结其规律依《阴阳俏长之理》可知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因才有果,事情发生变化之前必有征兆。如“身在福中不知福”,悔在醒悟时,已经失掉了自己的最好时机。
“一阴一阳”的对立转化就叫道,继承“道”是美德,成就“道”是本性。仁者看见这种包含仁德的道就叫它“仁”,智者看见这种蕴含了智慧的道就叫它“智”,而百姓天天在运用这种道却不知道,所以孔子说《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易》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含盖极广,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疾病灾害等。
圣人读《周易》用以治国安天下,百姓用《周易》持家安身。诸如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无不用之易,无不用其极。
说百姓不知易,我不太认可。出门看黄历,嫁娶合八字,建造定乾坤,葬穴讲风水……
收种论四季,防灾看气侯。并有许多俗语、谚语广为流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系辞·上》“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而“百姓日用而不知”,我觉得顾炎武的一段话用来解释挺有道理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土,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对古人对天文认识的过程,这从农谚的流传就可见一斑。从网上对农谚的解释看,这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还说“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从这个解释不难看出为什么有农夫妇人甚至小孩的话了。
再对农谚起源的解释看“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
也可以看到顾炎武所说的“七月流月”其实也就是先人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歌谣,而随着时间的流传让很多人已经茫然无知了。
再看“百姓日用而不知”就可以看到,也是这样,慢慢的形成了固定的象“二十四节气歌”这样的歌谣后,也就“百姓日用而不知”了。再加上统治者对天文的掌控,有很多文人学士也是问之茫然了。
而从《系辞》这段话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可以看出,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就象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一样。写到这我也觉得上古三代的《易经》是不是就是先民劳动智慧的集成,来帮助人们生产生活。
到孔子的时代就已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出自这段话中的“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也就是说按顾炎武说法“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而到了孔子时代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了。
从这些说,我觉得“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句话用农谚的解释还是靠谱的。而《易经》的起源我觉得也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的,几千年的农业实践成就了我们这个农业大国!
上一篇:春天脸痒,发红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