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易经》在古代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士子必学,为何现代教课书对其只字不提?
易经,周易,文字有人说《易经》在古代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士子必学,为何现代教课书对其只字不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是无用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是玄学,古代也是只有皇家才能享用,密而不传,当今破四旧,破迷信被当作迷信破除了,其实是深奥的天文地理知识书,不易学会,教科书篇幅短无法普及,所以不可能上教科书,只有有兴趣有时间有这方面基因的人能学会。百姓中蒇龙卧虎,有些人越神密越想学,因些即使不上教科书会的人也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經被汚名化了。易經才是中華文化的橫主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正确统一的答案,老师教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华文化的根源源头就是易经。
古今圣贤之人没有不精通易经的。只是由于它蕴涵其中的大道至简的无形无相的玄妙道理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悟道!
这也和后来由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形态越来越强。自私自利的行为生活方式越来越巩固有关系。所以,就使懂得易经的自然天理之道的圣贤越来越少。没人教了。故此导至大多数人看不懂了。
但是。就当下的情景来观察,发现易经的灵性永远都在。并且复苏发芽再发挥它的不朽的功能与作用,来指导当今的人的重新回归自然大道中来。获得终极的生命智慧与人生的终归解脱与自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谢邀请!状元三年一个,皓首难悟《易经》,古代人学的是四书五经六艺,而《易经》被冠名群经之首,既使读不懂《易经》全部,也可领略十之五六,全部领悟者凤毛麟角,这就是过去的书生必修之课,必不可少!
可是从清末至民国时期,以及当代,学生学习科目繁多,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体音美,到了初中增加地理,政治,生物,理化,还有课外补习班,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形体舞蹈,表演什么的……
现在一切都是以实用为主,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之学,讲究速成,现在人比较现实,为生活而奋斗!而《易经》长篇鸿论,一般语文课本容量有限,承载不下,同时现在的一些年轻教师自己也知之甚少,所谓以其昏昏,安能使人昭昭?《易经》不是一天二天能领悟通晓的,除非家学,但老人也不会鼓励子孙去学习研究的!
象《论语》,《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通俗易懂的文章更容易进入教科书!
至于《易经》《道德经》等传统书籍,深受退休人员或有闲人员的欢迎!可以说理解领悟《易经》基本上在四十岁以上!
这是个人浅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易经》在现代教科书中,并非只字不提,小学语文课本中,就将《易经》乾、坤二卦《大象传》中二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卄四节气歌诀置于一课,列为必诵之句。
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把上述二句关键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延续百年至今。
另外,源于《易经》的成语如:“觸类旁通”、“进德修业”、“安不忘危”、“闭关锁国”、“不速之客”、“否极泰来”、“鱼贯而入”、“错综复杂”、“待机而动”、“鼎新革故”、“遏恶扬善”、“匪夷所思”、“夫妻反目”、“革命反正”、“寒来暑往”、“虎视眈耽”、“见机行事”、“乐天知命”、“能屈能伸”、“灭顶之灾”、“谦谦君孑”、“群龙无首”、“殊途同归”、“突如其来”、“物以类聚”、“小怨大诫”等等成语,在小学至大学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教科书中,俯拾皆是。
只是因《易经》(或称《周易》),是一部披着占筮外衣的哲学著作,其哲学内涵没有明白直接叙述,有些哲理还是通过六十四卦爻象及其变化的象数语言表达,,很多文字还很艰涩难懂,所以不宜整篇作教科书课目而已。
但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文科甚至理工科的教科书中,都可看到《易经》的“居安思危”、“物极必返”、““盛极必衰”、“谦虚谨慎”、“同心团结”、”韬光养晦”等等影响。
上一篇:如何给老人选购助听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