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蜀汉,阿斗,蜀国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是被认人打扮的小姑娘,其正史都是后朝写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往往把前朝落君写的一无是处。
当时诸葛亮托孤,其权利已经超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阿斗刘禅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权利和威望,什么也说不算,就像明朝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一样无奈。
也不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如果真是智商有问题,那肯定是被刘备摔坏了脑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不是。人们之所以有的时候叫他扶不起的阿斗,一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宣传,和亡国的污点。我认为太还是有一些才能的。第一,被刘备认定接班人,没有才能是不行的,特别是那个乱世。二,在诸葛亮生前,很多政策也是经过他同意才执行。诸葛亮死后,他把政权也维持了很多年。三,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实力悬殊太大,只能选择自保,才能是黎民百姓免于生灵涂炭。
所以他还是有他的可取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禅一直被人视为反面教材。刘禅也并非一无是处,聪明才智也是有的。刘禅虽然昏庸但并不残暴。刘禅当皇帝四十年间主要是广选美女、增广声乐、频游观等。 魏人张璠评价:刘禅懦弱,心无害戾。 孙盛评价: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 刘禅能当四十年皇帝任原原因。诸葛亮在出师表讲: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就是说蜀汉大臣保刘禅是为报答刘备厚恩。也可以说是报诸葛亮厚恩。夺皇位的话一般是权臣废帝另立刘备的其他儿子。魏国司马师、昭,东吴孙綝就是这样干的。曹魏、东吴都发生了权臣废帝另立的事,蜀汉却没有。 公元262年黄皓阴谋夺姜维兵权,姜维知道了向刘禅上书请求诛杀黄皓。据华阳国志刘禅的回应: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如果换成司马昭孙綝早就率军进京废帝另立了。
刘禅当皇帝四十年并没有发生如魏吴两国君主杀戮大臣。蜀汉政权整体治理来说是比曹魏、东吴要好的。为啥说蜀汉治理要比魏、吴好。从叛乱、政治动荡来说蜀汉也是远远少于魏吴的。就叛乱来说,东吴大小叛乱二十多次。数万人的叛乱六七次,万人以上的十多次。平叛时间短则一年,长则数年。曹魏就更不用说了。政治动荡,魏、吴也是比蜀汉要大要激烈的。蜀汉后吏治也是要远比魏吴好。但偏偏蜀汉是最先灭亡的。蜀汉的治理好是得益于诸葛、蒋琬、董允、费祎四相。刘禅扶不起来,我认为原因。
没有心肝:
公元264年刘禅去了洛阳,有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席间安排表演蜀技,原蜀汉官员纷纷流泪。刘禅没有半点悲伤之情,反而非常高兴。司马昭对贾充讲:一个人没有感情,怎么到这个地步。就是诸葛亮在世,不能辅佐他长久保全,何况姜维呢?然后司马昭问刘禅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讲:这里很快乐,不思蜀。郤正得知去求见刘禅,教他如果司马昭再问。应回答先人的坟墓在蜀地,每天都思念。后来司马昭果然再问,刘禅也这样回答。司马昭一下明白是郤正教的。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公元246董允、蒋琬去世,公元251年吕乂公元253年费祎身亡。这些都是蜀汉重臣。历来但凡这些人去世,君主都是非常悲痛的。庞统法正去世时,刘备就为之流泪数日。并赏赐封赏其子孙。霍峻去世后,刘备还带着群臣去祭拜,并留宿在墓地。刘禅却没有这样对待这些重臣。刘禅只为陈祗流过泪,一提到他就流泪。并追谥为忠侯,赐其子为关内侯。在刘禅眼里陈祗这样的才是忠臣。三国志:后主痛惜,发言流涕。因为陈祗不像前任董允般正言匡言,任何事都顺着刘禅的意。自从陈祗得宠后,刘禅便日益追恨董允,说董允自以为是、高傲轻人。这都是陈祗阿谀媚上、黄皓挑拨离间渐渐使后主形成这种认识。三国志:自祗之有宠,后主追怨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祗媚兹一人,皓构间浸润故耳。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时,蜀汉各地都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刘禅都是制而不许。一直到公元263年春才允许在诸葛亮坟墓附近立庙。三国志: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公元260年刘禅下诏追谥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并没有追谥对他有恩的赵云,还是姜维打抱不平。刘禅才在第二年追谥赵云。
宠信宦官黄皓,终至亡国: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就是宠信宦官,还称宦官为爸爸。可见在诸葛亮刘备眼里,宦官是不受待见的。诸葛亮特意交待阿斗宫中的事无大小,都应该询问董允、费祎、郭攸之等人的意见。诸葛亮准备北伐时,考虑到自己不在阿斗身边。阿斗年轻,很多事情难辩好坏。说白点就是最容易学坏的时候。就怕宦官给阿斗出坏主意。于是任命董允为侍中,并统帅宿卫亲兵。就是让董允负责宫中的事。宿卫亲兵是镇守蜀汉皇宫的军队。董允也是做的非常尽心尽力。三国志董允传: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在汉代黄门丞只是个很小的官,也就几百石吧。距离中常侍还差好几级。
董允后来以侍中兼任尚书令(不设丞相时,设尚书令。干丞相的事)是蜀汉第二把手,第一把手是大将军费祎。 董允在公元246年去世了,开始没有人管住黄皓阿斗了。黄皓开始干预朝政,就不得不提一个叫陈祗的人。他也算是比较有才干得到大将军费祎的看重,于是让他接替董允担任侍中。陈祗这个人对阿斗尽拍马屁顺从,又跟黄皓打成一片。黄皓开始通过陈祗干预政事。陈祗一死,黄皓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了。三国志讲: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说明陈祗当侍中尚书令的十二年间,也并没有给黄皓升官。也并没有完全听黄皓的。黄皓的乱政,使得蜀汉的人非常怀念董允在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